教學原則俗語知多少
2021-01-13 中公教師網
教師招聘考試中,會考查到教學原則這一知識點,其中一種考查方式是題干給出某句俗語或者名言,需要選擇出所對應體現的教學原則。今天對相關俗語進行梳理,以便高效備考。
一、循序漸進原則:
(1) 孔子:「欲速則不達」
(2) 孟子:「盈科而後進」
(3) 朱熹: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未得乎前,則不敢求其後」
(4) (學記》:「雜施而不遜,則亂而不修」、「不凌節而施」、「學不躐等」
(5) 其進銳者,其退速
(6) 荀子:「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7) 先傳小者近者,而後教以大者遠者
(8) 流水之爲物也,不盈科不行
二、因材施教原則:
(1) 大有大成,小有小成
(2) 朱熹:聖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
(3) 孔子:
①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②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③中人以上最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者,不可以語上也
(4)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5) 對症下藥
三、理論聯繫實際原則:
(1) 王充:「施用累能」
(2)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3) 劉向:「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見之」
(4) 趙括:「紙上談兵」
(5) 陶行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6)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7) 荀子:「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8) 荀子:「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
四、直觀性原則:
(1) 荀子:「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
(2) 烏申斯基:「兒童是依靠形式、顔色、聲音和感覺進行思維的」
(3) 夸美紐斯:「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因而提倡事物教學和感官教學
(4) 荀子:「故聞而未見,雖博必謬」
五、啓發性原則:
(1) 《論語》:「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2) 《學記》:「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君子之教,喻也」
(3) 蘇格拉底:產婆術
(4) 第斯多惠:「一個壞的教師是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
(5) 朱熹:「開其意,達其辭」
(6)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
六、量力性原則:
(1) 學記: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2) 墨子:此智者必信其力所能至而如從事焉
(3) 王守仁:隨人分限所及
七、鞏固性原則:
(1) 孔子:
①溫故而知新
②學而時習之
(2) 烏申斯基:複習是學習之母
(3) 學習不能像將水灑在米篩上
中子講師分析
關注微信公衆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爲「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