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所有毒飯,能開心健康地享受假期,放鬆身心,陪伴家人。
接著,Sir要說些不那麼“光彩”的事。
新聞大家都大致瞭解:
#威震天被舉報#
不是電影裡的威震天,而是北京環球影城的“話癆威震天”。
據說,某些遊客因威震天的一句“愚蠢的人類”,感到被冒犯,不舒服,選擇舉報。
事情鬧上熱搜,並引來官媒發聲。
Sir知道這件事後心情有些亂。
首先滿腦問號——威震天怎麼了?人類又怎麼了?
接著感覺擔憂——舉報這件“武器”,再次被私慾濫用。
但最後。
Sir看見的是當下更赤裸的荒誕。
哪止“威震天”。
一個被舉報的“網紅威震天”。
連根拔起的,還有更多被“網紅”裹挾的我們。
01
舉報
話癆、毒舌、犀利、好笑……
這樣的威震天,為什麼會被舉報?
“據說”,因為他的口頭禪:
“愚蠢的人類”。
“誰有膽量第一個上前效罪”。
這些“威言威語”,以及它的傳播,讓部分人感到不適。
沒有足夠證據支撐下,Sir不想把舉報的動機揣測為惡意。
兩種猜測:
1,他們認為來樂園是開心的,突然被罵“愚蠢”,受不了;
2,部分家長,目睹此情景,擔心其他孩子在樂園學壞,突發“善心”;
誤解,首先因為他們不瞭解“威震天”。
威震天何許人也?
《變形金剛》反派組織霸天虎的老大。
雖是虛構角色。
卻有著具體的性格、背景、陣營。
為求生存,他必須與人類為敵,所以臺詞必須“不懷好意”:
人類不配活著
他也不完全“邪惡”。
如果你足夠了解威震天,大可以懟他。
他還不會生氣。
網上流傳的短視訊裡有這麼一段:
兩位中二少年上臺,威震天習慣性耍貧嘴,“你知道霸天虎的口號麼?來,大聲說出來!”
於是,二人目視前方,高舉拳頭,喊出:
“霸天虎,撤退!”
△ 圖源自@我的偶像是二嗶
赤裸裸的挑釁,威震天什麼反應?
原地愣兩秒,才稱讚二人:“很好,你們兩個非常有氣勢。”
畢竟,這句話他曾經也說過不少。
其次,舉報的人可能也不瞭解樂園本身。
影城是什麼地方?
——電影世界的現實延伸。
如果把電影比作造夢,影城便是把這“夢”,裝修得更夢幻,更可觸。
一個“威震天”,承載著許多人的付出。
扮演者是真人,專業演員,外骨骼套裝重達數十斤,每場表演下來演員都全身溼透;臺詞劇本脫胎於電影,同時經過線下反覆驗證和修改。
Sir不想把某種電影“情懷”捧太高。
每個人買票進園,有權利按自己的意願遊玩,哪怕只是把這裡當成給孩子爽一把過山車的樂園。
——儘管這麼做將損失很大一部分樂趣。
當然,大家也可以參考Sir的建議:入園前先了解各大IP的背景,風格,和相關電影,再決定喜不喜歡,去不去,以及去哪個。
好,舉報的事說到這大家心裡應該有數。
下面這些現象。
才真正讓Sir不解。
02
對峙
舉報前,還有連串導火索。
“威震天”持續霸屏,從趣味到“事件”,味道早就變了。
兩個訊號:
1、遊客對威震天豎中指。
2、遊客因插隊起爭執。
△ 圖片來自B站@四川觀察
乍一看,這是我們預料到的“不文明行為”。
但因其特殊性
遊客深知自己處在鏡頭下,舞臺上,依然作出類似博眼球的“表演”。
為什麼?
Sir看到的是“報復心”。
威震天不是凶嗎,不是敢說嗎,我要比你更凶,更敢;
威震天不是爆款嗎,我偏要你乖乖做我的背景板。
哪怕這種“報復心”當事人都未必意識到。
Sir並非為這些不文明行為開脫。
而是希望看到個例背後的源頭
即,在這個人人都掌握一定話語權的時代,當部分人的感受被忽略和碾壓,我們似乎不得已要用更粗暴的方式找回存在感。
比如豎中指、插隊,和舉報。
因為這是眼前最“簡單有效”的方式。
不是Sir“過度解讀”。
系列事件當中,有一個許多人沒有察覺的詭異之處:
舉報本身,從未被確切證實。
全網找不到任何官方宣告。
所謂源頭,僅幾張個人博主視訊截圖,後續媒體跟進報道的用詞是“據報道”,“據說”,“有網友稱”……
Sir並非質疑對錯。
而是。
未經證實的訊息,只因幾張截圖而大範圍傳播,甚至鬧上熱搜,不奇怪?
鬧成這樣,所有人都跳過最基本的資訊溯源,不荒誕?
我們總說如今網際網路“戾氣”太重。
戾氣從何而來。
許多時候,就從一次次越過事實,榨乾情緒,收割信徒的狂歡而來。
03
魔法打敗魔法
一句讓人哭笑不得的網路流行語。
卻不斷在現實上演。
除了威震天,Sir再舉幾個例子你們就懂。
最近的奧特曼下架事件。
本是一部設定巨集大的特攝劇。
但因為短視訊的炒作,它的含義從“相信光”,到孩子的中二,最後,部分家長眼中只剩急需切割的“暴力”(目前奧特曼已經過刪減重新上架)。
還有“佛媛”“病媛”事件。
源於部分“網紅”疑似為搏得流量,不惜在寺廟裡擺拍,甚至病床上擺拍。
△ 圖片來自小紅書
最終,網友把所有類似的網紅通通打上“媛”的標籤,窮追猛打,瘋狂網暴。
這不都是“魔法打敗魔法”的典型範例
將複雜的事物或群體,慢慢抽掉本質,壓縮層次,無限縮窄它的定義。
徒留一個粗暴的標籤。
魔法一次次見效的背後是什麼?
“網紅化”與網紅化的反噬。
Sir相信網紅化的實用性。
它能讓所有新奇的事物以最快的速度達到最遠的邊界,手段就是抓住視覺記憶最關鍵的兩三秒,切斷思考。
沒有網紅,疲憊的生活會沉悶。
但全是網紅,只能網紅
生活也將陷入“魷魚遊戲”,人們成為流量獵捕的物件。
因為快而失去“味道”,刺激就完了。
因為廣而失去邊界,魚龍混雜。
因為淺而失去深度,初心被迫沉默。
進而。
當舞臺上只剩“相信光”和“不相信光”的吵鬧。
我們便忽略掉,曾經奧特曼那束“光”,是如何經過主創多少次探索和思辨,才得以照亮無數少年。
當熱搜上只剩對“媛”的人設的爭論。
我們也忘了,作為人,有貪慾,也有基本的生老病死。
△ 有部分被網暴的博主給出了病歷等證據
如今再看“威震天”的出圈與鬧劇
不正是用標籤覆蓋標籤,用噪音壓過噪音的結果。
萬物皆可網紅。
最終,萬物皆以一種帶有不言自明的審判意味而存在。
而這種輕易的審判,意味著對本質的漠然。
我們無需再理會基於事實的辯證和反思的過程,甚至事實本身,便投入網際網路的以暴制暴。
這“戰爭”最後贏家是誰?
是標籤,是情緒,是流量……
不會是你。
最後Sir不想再聊熱點,還是迴歸電影。
一部每逢長假,必會被提起的電影,《白日夢想家》。
於影史而言,當然算不上傑作。
但它在豆瓣的成績
30w人打出8.5,妥妥頂流。
動容,因為它讓我們看見人類竭力追求本質的美好。
肖恩·潘飾演的職業攝影師,業界鼎鼎大名。
他也曾為獲得關注而拼命
拍火山,扒飛機衝進火山灰。
拍軍閥,身負槍傷,底片上都染著血。
拍雪豹,一動不動地藏在喜馬拉雅山的山溝,等待著它的出現。
但當雪豹真正出現了。
他卻不願意按下快門。
就那樣看著,看著,看著那神奇的生靈,在他的取景器中呼吸、行走、隱沒。
有時候我不拍
如果我很喜歡某個瞬間
我是說,就我個人而言
我不喜歡為了拍照而拍照
只想享受在那一刻
“美好的東西從來不會尋求關注。”
當美好就在你的眼前,它不屬於任何人,只服務於你的感受。
它應該先餵飽我們的精神。
而不是先餵飽流量。
如果這個例子還比較抽象,Sir再說個你們都熟悉的。
周星馳。
20年前,周星馳應邀到北大做演講。
——說是“演講”,更像一次大型粉絲見面會。
因為當時幾部電影,尤其《大話西遊》《喜劇之王》的火爆,他成為當時內地文藝青年心中最被追捧的“網紅”。
現場氣氛熱烈,甚至有迷妹尖叫“星星”。
活動尾聲,有一位學生請他現場背一遍《大話西遊》裡那段被奉為“愛情聖經”的臺詞。
周星馳有些詫異,當場問:現在?在這裡?
有些不好意思。
無奈學生們熱情高漲,於是,星爺清了清嗓子,定了定神。
所有人肅靜,等他開口:
“曾經有一段真摯的愛情,放在我面前,但我沒有珍惜……”
說到一半。
周星馳低下頭,笑了。
當然學生們聽到這已經很滿足。
但周星馳為什麼不念完?
星爺還是那個星爺——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他深知。
當週星馳脫去了戲服,離開了朱茵,走出那個劉鎮偉營造的奇幻世界,他不再是深情的至尊寶。
哪怕這段臺詞再深入人心,他現場說得再動情,感動多少現場影迷。
他騙不了自己。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李尋歡不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