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board全球榜單教你如何打造一個全球藝人



編譯 | 王炳凌

編輯 | 四夕

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全球都籠罩在疫情的陰翳中,音樂產業自然也不例外。現場演出行業遭受重創,導致了音樂人、經紀人、廠牌、詞曲創作者和演出場館的收入減少。然而與此同時,疫情也在全球範圍內促成了線上音樂市場的轉變。

近日,Billboard聯合MRC Data釋出了年度榜單總結報告。該總結報告根據全球音、視訊播放量和下載銷量,從國家、語言、曲風等不同角度盤點了自2020年9月19日到現在一年的歌曲和歌手,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和趨勢。

當日本音樂自產自銷時,

韓國音樂正在走向全球化

從全球音樂流媒體市場角度來看,拉美音樂市場的迅速發展令人矚目。在全球發展最快的流媒體市場中,拉美國家佔下3席,加上同樣說西班牙語的西班牙音樂流媒體市場迅速發展, 也使得西班牙語成為榜單上除英語之外最常出現的語言。


△全球發展最快的流媒體市場前10

除此之外,美國作為全球最大音樂市場,對榜單的內容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故此,本報告中在分析各國音樂時,會從包含美國市場的榜單以及不含美國市場的榜單兩個角度做比較分析。

從單個國家來分析的話,美國、英國作為全球第一、第三大的音樂市場,對全球榜單的貢獻不小。尤其美國這一巨大市場對本土音樂的追捧,也是美國音樂頻頻上榜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日本作為全球第二大音樂市場,音樂主要自產自銷,影響力主要在本國市場。與之相反的是,同樣作為非英語國家的韓國音樂正在走向海外,靠著偶像團體們登頂Billboard,亮相格萊美。

該報告對多個國家音樂市場單獨做了簡要的分析,此處僅選取其中一部分進行介紹:

美國

美國音樂人在Billboard全球前200中佔據絕對的統治地位——在過去52週中,上榜Billboard前200的歌曲有51%都來自美國。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本土市場對這一排名的巨大貢獻。在美國本土前100的榜單中,有80%的歌曲都來自美國。

美國是全球第一大音樂市場,根據MRC Data資料,在過去的52個星期裡,全球數字音樂下載銷量中,53%的音樂都來自美國,剩下的47%則來自世界其他各地。如果刨除在美的銷量和播放量,在Billboard全球榜單前200中,上榜的美國歌曲佔比則減少到33%。

歌手榜單中,流行、嘻哈、鄉村歌手成為最受歡迎的型別。

如流行老牌歌手Ariana Grande、之前大火的碧梨Billie Eilish,以及異軍突起的新秀Olivia Rodrigo;嘻哈歌手Travis Scott、Pop Smoke、Juice WRLD;鄉村歌手則包括Morgan Wallen、Luke Combs、Gabby Barrett。


△Olivia Rodrigo

英國

除美國之外,第二受全球音樂市場歡迎的是來自英國的音樂。

全球前200榜單中,有10.9%的歌曲都來自英國。如果刨除在美的銷量和播放量,全球榜單中,上榜的英國歌曲甚至更多,達到13.8%。並且,英國的歌曲還為全國榜單貢獻了更豐富的曲風型別。

榜單歌手中,流行歌手有黃老闆Ed Sheeran、哈卷Harry Styles、啪姐Dua Lipa;舞曲有DJ Joel Corry、Riton、Clean Bandit;嘻哈有Dave、Russ Millions X Tion Wayne、KSI;原創歌手Lewis Capaldi、James Arthur、Tom Odell。

延伸閱讀  開播8集豆瓣高達8.4分?如此“大尺度”還得是TVB敢拍


△Dua Lipa

日本

日本作為世界第二大的音樂市場,儘管沒有受到西方市場極度的追捧,但巨大的本土市場就足以讓日本歌手進入全球前200的榜單,如YOASOBI、LiSA、Ado、Official HIGE DANdism、NiziU。但這些歌手從未進過美國Billboard前100,這導致在刨除了美國的全球榜單後,上榜的日本歌手比例從1.9%增長到了4.2%。

總的來說,日本音樂主要依靠本地市場消化。音樂型別上,日本音樂並不像韓國那樣鐘意嘻哈和舞曲,而是更堅持於流行和搖滾。


△YOASOBI

韓國

不同於日本市場的孤立,韓國的音樂走向了全球。

以BTS,BLACKPINK為代表的韓國偶像流行團體這幾年在全球成績斐然。他們的音樂在歌詞部分通常雜糅了韓語和英文,製作方面則融合了舞曲和嘻哈元素,與西方大牌藝人如Selena Gomez、Sia等都有合作。

韓國音樂在過去十幾年來,在全世界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BTS有3首英文歌曲在榜單登頂,分別是《Dynamite》、《Butter》、《Permission to Dance》,還有兩首韓文與英文結合的歌曲也拿下了榜單首位,分別是《Life Goes On》,以及Jawsh 685與Jason Derulo合作的《Savege Love-Laxed(Siren Beat)》的remix版本。

在全球前200的榜單中,韓國音樂佔比為2%;如果刨除美國市場,這一佔比將提高到3.1%。


△BTS

德法

歐洲音樂人在全球榜單中的影響力主要與舞曲風格有關。Topic、Ofenbach、Robin Schulz作為頭部DJ都曾上榜過,他們常常與其他國家的歌手合作,並且他們的歌詞常常使用非母語,這也有助於其音樂作品的傳播度和影響力。

德國和法國音樂在全球前200榜單上各自佔1%,如果刨除美國市場影響,佔比分別為2%和1.9%。


△法國DJ組合Ofenbach

搖滾依然很火,

多語言歌曲更易傳播

曲風來看,搖滾在全球依然受到歡迎。Billboard根據MRC Data選取了8個不同國家的資料來展示搖滾在全球範圍內有多火。

延伸閱讀  好傢伙!張頌文新片開播全是差評,觀眾的差評理由出奇一致


△各個國家搖滾樂迷比例

而在不同的國家,聽搖滾的人群年齡段有所不同。在法國,嬰兒潮一代(56-74歲)最愛聽美國和本土的搖滾;在日本和西班牙,X世代的人(40-55歲)是主要搖滾樂迷;在拉美國家,搖滾樂迷通常是千禧一代;在美國,同樣是嬰兒潮一代是搖滾最大粉絲群體。

這些人聽的老搖滾也使得經典搖滾歌曲仍能在榜單上,如皇后樂隊的《Bohemian Rhapsody》(1975),磐涅樂隊的《Smells Like Teen Spirit》(1991),槍花樂隊的《Sweet Child O’Mine》(1987)。


△M neskin在歐洲電視唱歌大賽(EuroVision)奪冠

而Z世代(13-23歲)也是拉美和美國搖滾樂迷中的重要部分,在搖滾樂迷群體中的大概佔比為20%。當然,他們聽的大概是Olivia Rodrigo搖滾曲風的《good 4 u》,或者歐洲電視唱歌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冠軍,來自義大利的搖滾樂隊M neskin。

從語言的角度來說,全球前200榜單上,英語自然佔據統治地位,佔比為80.7%。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別為西班牙語和日語,韓語也排到了第五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多語言歌曲或許是突破全球市場的策略之一。

例如,波多黎各嘻哈歌手Bad Bunny此前也有和不少全球音樂人合作過,如英國的Dua Lipa、哥倫比亞的J Balvin、西班牙的Rosal a,但此前與大牌明星合作的歌曲或許都不如這首《Yonaguni》的成績來得驚喜。

這首以日語羅馬音為名,唱著西班牙語和日語的歌曲儘管沒有與任何國際歌手合作,但卻火遍了全球。通過使用兩種語言連線了兩種全然不同的文化,使得這首歌在全球榜單和非美全球榜單中都獲得了前五的好成績。

韓國男團NCT Dream還推出了一首結合韓語、英語、西班牙語的歌曲《Hot Sauce》,使之成為榜單上唯二的三語歌曲之一。

在社交媒體的幫助下,世界各地的粉絲都得以互通,不同國家的歌手也可以通過合作借力不同國家歌手開啟通往其他國家市場的大門,以打造出世界大熱的單曲。

以大滷肉Jason Derulo為例,這位美國80後原創音樂人已經在Billboard前100十幾年了。在最新的一系列作品中,通過與全球歌手合作,製作了不少火遍全球的舞曲和Remix。

比如,Derulo與來自紐西蘭的製作人Jawsh 685合作了《Savage Lovoe-Laxed(Siren Beat)》、與PURI、Jhorrmoutain、荷蘭的Adje合作的《Co o》,與來自新喀裡多尼亞的Nuka合作《Love Not War》,與加拿大籍印度裔Tesher合作的《Jalebi Baby》。

有了Derulo的加入,讓這些歌曲的原版也在YouTube和SoundCloud上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中與Derulo合作的《Savage Love- Laxed(Siren Beat)》還拿下過了全球Billboard前200的榜首。

延伸閱讀  電影《獅子王》,一個人可以有好勝心,但是過分的好勝只有壞處


△Jason Derulo

這樣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隨著拉美音樂市場的迅速發展,西班牙語成為Billboard前200的歌曲中除了英語之外最常出現的語言。

哥倫比亞美國混血歌手Kali Uchis在2020年11月發行了自己的首張長EP《Sin Mideo》,立即獲得了口碑和熱度的雙重成功。


△Kali Uchis

雖然並非是官方單曲,但Uchis一首西班牙語歌曲《Telepatía》成為了Uchis目前職業生涯中最成功的作品,在全球範圍都獲得了熱度。這首歌的音樂播放量和銷量連續幾周以三位數的比例增長,使其登頂美國地區的拉美歌曲榜。

“我很驕傲,這證明了跟著直覺走是對的。”Uchis在今年3月份的採訪中曾這樣表示。“很多人並不想讓我做這張專輯,試圖讓我覺得這對我沒什麼幫助,僅僅因為這是西班牙語的作品”,但Uchis的直覺對了。

Uchis能夠在英語和西班牙語間自由切換,音樂型別也不限於流行和R&B、拉美風,正是如今音樂全球化的最好註解。

參考:

《Global Music Chart Report》


格萊美改規則:流媒體寵兒被忽視,收視率有望被拯救嗎?

諷刺的是,曾經是為了避免獎項曲高和寡而增加的祕密評審團制度,如今卻同樣是因為“為了避免獎項曲高和寡”而被去掉。


數字經濟釋放音樂產業下一輪紅利,TME描繪內容和服務新圖景|財報解讀

有效增長與行業服務雙輪驅動。


Posted

in

by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