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經濟日益發展的同時,影視行業也呈現出百花齊放,一片欣欣向榮的態勢。
除了年初收穫一片贊聲和獲得超高國民度的掃黑劇《狂飆》外,仙俠劇《重紫》、《星落凝成糖》、《浮生緣》等也有了很大的話題討論度。
愛情劇《聽說你也喜歡我》展現出當代都市劇的新風采,偏田園風的《去有風的地方》讓生活慢下來,懸疑劇《回家的女兒》展現出人性的善與惡,科幻劇《三體》體現了中國對人類未來的探索與思考這些劇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但在這些劇獲得關注度的同時,警匪題材除了國產劇《警察榮耀》比較受大眾喜歡外,此類型題材的劇卻依然短缺。
在國內題材劇較受限時,港片警匪片《隱形戰隊》卻讓人眼前一亮,警匪片再下一城。
首先便是有雄厚的班底和實力派演員的加盟為這部劇的爆火提供的保障。
導演文偉鴻被稱為“最具實力派導演”,他在2014年便通過監製《使徒行者》晉升,該影片也獲得了TVB最佳劇集獎項,培養出兩個視後3個視帝。
男女主也憑藉精湛的演技和超高的職業操守多次獲得最佳男女主稱號。
即便是女配和僅客串幾分鐘的相對不那麼重要角色也是視後,這樣強大的陣容讓大家直呼:“這劇不火天理難容。”
在現在網民佔十幾億的新媒體時代,劇的爆火不僅需要演技的加持,演員的國民度和觀眾緣也至關重要。
例如前段時間的《浮生緣》,即便男主因為之前的《蒼蘭訣》而爆火粉絲數量竄升,但由於女主的“木魚似的演技”和之前的風評而導致本來讓網友稱為“2023爆火劇之一”的劇豆瓣評分一路下跌,最終“泯然眾劇矣。”
而《隱形戰隊》中的女演員們大多都是香港小姐出身,不僅無緋聞,而且有著超高的人氣和龐大的粉絲團體,為劇的爆火提供粉絲基礎。
其次便是該劇不同於國內的某些愛情偶像劇,有的相似的套路和傻白甜的人設。
《隱形戰隊》保持了港劇的一貫風格,也有了明顯的突破。
該劇以反恐特勤隊為切入點,該部隊是真實存在的,其職能是支持反恐專家,執行反恐巡邏及處理恐襲事件。
在世界恐怖分子仍猖獗的情況下,尤其是敘利亞和東南亞地區。
該劇通過以反恐為題材也獲得了其他國家的關注,特別是正在深受恐怖分子襲擊情況下的群眾,讓他們感同身受,也提高了世界人們對恐怖勢力的關注。
他的意義也遠超過了電視劇本身,引發了大家的關注和思考。
主題上該劇以正能量為主,符合國家發展的主題,也呼籲國際組織加強對國際反恐分子的追踪。
在人設上,不同於國產劇總有些傻白甜女主的人設。
《隱形戰隊》中的女主和女配們英姿颯爽,手持真槍,不靠任何人也能獨立擊退敵人。
俗話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對手。”
在國產劇中,觀眾往往會因為劇中的某個角色降智而棄劇,而在港劇中卻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況。
該劇全員智商在線,隊友團結能力強,協作能力高。
所以根本不存在整個團隊會因為某個隊員的問題而陷入困境。
在更重要的劇情方面,《隱形戰隊》節奏快,不注水,開局便是高燃點。
開篇以喪屍襲擊,戰隊展開調查,從而引開故事的展開。
不同於國產劇中人物主角身份單一,劇情拖沓,該劇男主在劇中身份多樣,劇中人物也大多正邪難辨。
表面上男主是黑道中的一員,實際上早年的他是反恐特戰隊的臥底人物。
這就對主角的演技要求很高,男主以自然不落俗套的演技讓觀眾身臨其境,置身於劇情中,有很強的代入感。
女主人設也具有很大的反差萌,外表上又A又颯,有著超高的武術功底,但實際內心敏感十分重感情。
在工作上,女主獨立性強,一人便可徒手擒敵。在生活中,她又對哥哥在任務中傷到腿而心疼,這也加強了她反恐的堅定內心。
這些角色人物的設定也可以讓觀眾走進人物的內心,產生共鳴。
人物身份多次反轉,從好友到仇家又到隊友,與國內觀眾所說的“國內劇越來越不行,梗概老套,從一開始我便可以猜到結局,了無生趣”、與國產劇容易“高開低走”相比,港劇具有節奏感強,懸念感好。
例如在春節期間懸疑劇空缺時,《回來的女兒》殺出重圍,引發追劇狂潮。
前幾集也和迷霧劇場一樣,衝突強,節奏快。
但作為十幾集的短劇而言,國內編劇卻始終無法創作出一部“全局高能”的高製作劇本。
在劇情發展到中後期時,很容易爛尾或者是潦草結尾。
前幾年作為經典的按真實事件改編的懸疑劇《開端》的匆忙結尾便引發網友熱議。
不少人認為,結局本來是以男主因反復進去循環而身體受損最後無法醫治而去世。
畢竟在結局前的幾集,男主反復出鼻血,身體機能明顯下降,有幾次甚至差點醒不過來。
但編劇為了強行符合國家主旋律,製造小人物也能大作為的感覺,把男主的結局逆改,劇中的人物都是好的結局,男女主頁開心的在一起。
這也是為什麼這部劇在後期評分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回來的女兒》也是如此,彷彿這種現像是國內自製的懸疑劇無法擺脫的困境。
而《隱形戰隊》的編劇卻可以一直保持劇情的快節奏和劇情的新穎度。
這些都是國內劇本創作者們需要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與大多數小白花不同,《隱形戰隊》中女主飾演者唐詩詠雖容貌美如花但性格堅韌。
雖早就獲得“視後”的稱號,也有著超高的人氣但她卻仍然在動作戲中親自上陣,親身搏鬥。
而反觀國內某知名明星在戲中替身演員就高達幾十個,還立“敬業人設”讓人不恥。
演員的敬業、導演的創意和傳統港劇的動作防暴,槍戰元素的加入更讓場景逼真。
《隱形戰隊》中的男女主第五次同框也為劇的播出積攢了大量的CP粉。
靚男倩女的多次合作不僅提升了對彼此的契合度和熟悉感也滿足了粉絲的期待。
和內娛一樣,港劇粉中的顏粉和CP粉也數量龐大。
在之前的多次合作中,馬國明和唐詩詠之前的作品中的表現也十分讓觀眾滿意,此次的再一次合作,讓大眾也期待會產生怎樣的火花?
觀眾的期待也讓這部劇未播先火。
在劇中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沒有港劇不敢拍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港劇中用真槍上場,破格大膽,眾多元素加成。
不同於國內有眾多題材受限,港劇追踪社會熱點,融入傳統風格,不僅劇情高燃而且社會意義重大。
《隱形戰隊》的優點數不勝數,缺點也是當然存在。
該劇主要是在優酷上演,一天僅更新一集,讓大家都哀怨:“播出平台太少,更新太慢,根本不夠看啊。”
希望平台和劇片團隊可以聽取群眾意見,增加播放集數,這樣也能延續觀眾的“劇感”,提高收視率。
雖然港劇近幾年市場前景也萎靡,但《隱形戰隊》的播出重新打開了港劇在國內的市場。
希望國內導演團隊也能像港劇中的導演們學習專心研究的精神。
即便在如今時代新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生活節奏加快,但深入群眾生活,潛心打造高質量作品仍是重中之重。
摒棄“快餐文化”,如去年被在劇播期間便被廣電強制下架的《東八區的先生們》,該劇號稱“歷經數年的潛心之作”是張瀚作為編劇的首部作品。
卻因傳播不良價值觀而激起群眾的怒意,觀眾自發抵制,張翰自己的事業也先陷入低谷。
國內的影視行業也應該提高相應的門檻。
大多數演員在進去中年之後便想轉入幕後,成為監製或導演。
畢竟相較於自己演來說,自己演自己導賺的更多。
最具代表的便是鄧超,在春晚是在觀眾面前又蹦又跳,第二天新電影就被撤檔,改到大年初三,未播便先被抵制。
在撤檔之後,《中國乒乓》不僅損失近3億,鄧超的職業生涯也遭到質疑。
俗話說:“沒有金鋼鑽,就別攬瓷器活。”
希望演員們引以為誡,先學好自己的本事再轉行為導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