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權唯一存世墨跡,如何理解
2021-01-13 書法入門
跨越時空
大咖心印
王獻之雖然飽受批評,但書法之好沒人能否認;他的《送梨帖》即是名帖。後世柳公權,也是開宗立派的人物,心正書正,得見子敬之書,也是忍不住沐手焚香,尊敬題跋,遂成名跋。
名帖名跋
書壇佳話
▼
先|王獻之《送梨帖》
釋文: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缺「送」字)
蘇軾給予此帖極高的評價,「家雞野鶩同登俎,春蚓秋蛇總入奩。君家兩行十二字,氣壓鄴侯三萬簽。」(《書劉景文所藏王子敬帖絕句》)唐朝李泌,時稱「鄴侯」。家富藏書,且多爲書祖,比肩則寡。可是東坡先生認爲,王獻之這兩行字,蓋過了鄴侯所有的書帖。
後|柳公權跋
釋文:因太宗書卷首見此兩行十字,遂連此卷末。若珠還合浦,劍入延平。大和二年三月十日。司封員外郎柳公權記。
柳公權時年五十一歲,書已老辣。此跋小楷四十三字。「沒有碑版中字的拘束,而天然映帶;沒有怒張之筋骨,而筆致宛轉;沒有平允均勻之苛求,而自有真趣。此跋世人稱爲『神品』。」(姚淦銘著《柳公權》)
柳公權墨跡著作,只有此四行跋書是確有來歷的。除此之外,相傳爲柳書墨跡著作者,便沒有一件真跡或可信的古摹本了。
那麼問題來了,墨跡與我們日常所習慣的碑刻柳體存在明顯不同,甚至可以說存在很大差異。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筆墨紙硯,盡在微店
長按,掃碼
不會識別?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