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附近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街、小巷弄,或許也有一段屬於它們的故事!台灣許多巷弄隨著歷史改建、更迭,你有想過探祕它們的前世今生嗎?位於中和的「廟美街」曾經有個很「驚悚」的名字,讓人不敢靠近,但事過境遷後,卻又留下了懷舊的歲月記憶。快來聽聽有關廟美街的故事吧~下載食尚APP,天天免費抽大獎!
中和廟美街過去稱「棺材街」
廟美街過去又叫「棺材街」,因為過去這裡有不少與臨終相關的產業:棺材店、風水店、撿骨店。因為這裡棺材實在太多,即使當地人經過這條街,仍時常被嚇到。因此,枋寮街的民眾,很少會來廟美街。據說枋寮夜市最興盛的時候,擺攤也只到廟美街口就停了,民眾都認為這裡很陰。過去雙和地區只有廟美街有專門販售棺材的聚集產業,所以遇到適合下葬的日子,還是會出現滿多排隊人潮。
▲中和枋寮老街(圖)的範圍包含了廟美街,廟美街過去又叫「棺材街」,是因為過去這裡有不少與臨終相關的產業。(圖片來源:《走進老地方的時光機》)
看更多:新北中和美食必吃「巨型鍋貼」!食尚主持人納豆推薦「楊家麵食水餃館」
葬儀社附設有溫度的咖啡館
短短一條街,從街頭到街尾,看盡了人生的各種面貌。其實我們都需要面對死亡,但它終究是一個課題,它真的很可怕嗎?如果我們在廟美街,轉個彎,看見曾經熟識但卻已經逝去的親人,我們還能表現出灑脫的樣子,與她打聲招呼。對她來說,應該就不是別再想見我,而是好想你了。
巷口那間「駱成生命人文」便是用新觀點看待死亡的典範。它是由創立於民國57年(1968)的老店「駱成殯葬社」或「林生號」所改建,也是廟美街僅存幾家的殯葬社。近年,後代改造了殯葬業原本冷冰冰的樣子,附加咖啡館,讓死亡這個議題能夠再溫暖些,而不是讓人懼怕。有看到網站上寫的一段「別人說的陰森在我的記憶裡卻是最有溫度的回憶」。
▲「駱成生命人文」用新觀點看待生命的盡頭,後代改造了殯葬業原本冷冰冰的樣子,附加咖啡館,讓死亡這個議題能夠有溫度而非讓人懼怕。(圖片來源:《走進老地方的時光機》)
紅磚老屋獨留舊回憶
廟美街上唯一比較精緻且經驗的就是這棟2層「黃長和」紅磚老屋,雖然沒有過多的巴洛克裝飾,但也保留了那個年代廟美街建築的樣子。有在路上碰到一個阿姨,她跟我說以前廟美街好熱鬧啊,很懷念以前的日子。黃長和還在,但看著陪伴它長大的好友們,一個一個被自家人拆除。他心裡一定還糾結在回憶中,細數著過往陪伴枋寮地區朋友的過去,是否有哪一點出了錯?捷運中和線開通後,地產資本對廟美街虎視眈眈。
「廟美街」,因路牌而真實,卻因彩繪而虛偽。彩繪的場景與眼前的光景,絲毫沒有任何關係。過去的生活方式像是海市蜃樓般,只在開頭短暫出現。沒活在那個時代的我們,似乎也不需再現來飲鴆止渴,但他卻用這種方式提醒著當代人。如果其他都消失,你就「別再想見我」。
▲廟美街上唯一比較精緻且經驗的就是這棟2層「黃長和」紅磚老屋,雖然沒有過多的巴洛克裝飾,但也保留了那個年代廟美街建築的樣子。(圖片來源:《走進老地方的時光機》)
原文轉載來自:源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