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多刷的年度神反轉喜劇電影,驚喜啊


一個房間,兩起凶殺案,N個嫌疑人陸續登場。

人人身份未知,層層反轉,時而緊張,時而心疼,時而爆笑,觀影過程全程高能。

到底是全員惡人,此地皆無善類嗎?看不到最後真相不明。

這部定檔10月22日的反轉喜劇電影《不速來客》,頗有後國慶檔的黑馬之姿。


《不速來客》由田壯壯監製,劉翔執導,範偉、竇驍、張頌文領銜主演,樑超、胡明、高尚主演,朱珠、蔡鷺特別出演。

影片講述了竊賊老李(範偉 飾)進入一處破舊的居民樓內行竊,不料卻目擊了一場命案,神祕女子莉莉(朱珠 飾)離奇被殺。而就在老李制伏嫌疑人閻正(張頌文 飾)之際,外賣員馬明亮(竇驍 飾)突然莫名其妙地出現在這個房間之內。三人一頭霧水,在全然不知對方身份的情況下上演了一幕幕反轉好戲,真相撲朔迷離。


點映看完的第一感受是,真的好drama啊,足夠戲劇化。

單場景、封閉空間、多線敘事,層層反轉,剝洋蔥似的閃回,沒有上帝視角,解謎過程很有玩劇本殺的內味兒了。

而範偉+竇驍+張頌文的犯罪片組合,碰撞出了別樣的喜劇味道。

然後,竇驍又慫又狠的銀幕形象,還真蠻新鮮的。尤其是影片最後,他脫去肥大的外賣制服,單穿一件黑色背心,肌肉線條隱(明)約(顯)可見,兩眼放光,窮凶極惡的樣子。(嗯……我覺得,我又可以了……)

《不速來客》最突出的亮點是,全程不斷高能的反轉。


層層反轉依託的是電影的多線敘事、非線性的敘事結構。

多線敘事,中外都有很多經典影片,這其實屢見不鮮。

比如最經典的好萊塢電影《撞車》;以及大家很熱愛的昆汀、蓋裡奇導演的作品,像《低俗小說》,《兩杆大煙槍》,《偷搶拐騙》啊,觀眾們其實也都如數家珍了。


還有蓋裡奇中國分奇,甯浩。其經典的一小博大的黑馬作品《瘋狂的石頭》。幾乎以一己之力,從當時沉溺於古裝大片的老一輩導演的同質化創作中,殺出重圍,在當時是挺先鋒的。

更不用提九七前後的一系列香港警匪犯罪片,比如銀河映像的《一個字頭的誕生》《暗花》《PTU》《黑社會》《放逐》等等,基本上個個都是曾經的優秀之作。當然,這些年的國產電影,尤其是犯罪片,也出了不少佳作,比如曹保平、忻鈺坤、饒曉志等的作品。

延伸閱讀  最差男主角!詹皇主演電影攬獲三座金酸梅獎跨行拍戲翻車尷尬了


多線敘事電影往往通過精巧的結構、眾多相互穿插彼此影響的情節和人物,向觀眾展現多重的複雜主題。

其講故事的魅力,就是在於就是打亂故事的自然時序,隱藏起本身的起因和因果關係的關鍵環節,通過製造懸念和意料之外來吸引並喚起嚴重的期待。這就為多線敘事電影帶來了很多巧合和偶然的“不期而遇”形成“命運的交匯”。

回到《不速來客》。

電影的特別之處,是在多線敘事的基礎上,同時嚴格限制在單場景內。

使用單場景、獨幕場景的電影,諸如《十二怒漢》(美俄不同版本)、《完美陌生人》、《狙擊電話亭》,以及內地的比如《廚子戲子痞子》《你好,瘋子》、《驢得水》等等,也都是基本上成色很不錯的片子,但往往是線性敘事的。


而《不速之客》的創新是,在單場景內進行多線敘事。電影設計了一方陋室,牽引各色心懷鬼胎的人入局,完成一場不期而遇的“劇本殺”遊戲。

而每個人物的出場時間段是不斷重疊的,每個人物的視角里都有別人的故事。

比如,老李先暈倒,醒來後發現莉莉屍體的情節段,在他暈倒到清醒的時間段裡,電影中僅交代幾個畫面,其實梳理後會發現:這段時間莉莉給馬明亮報了信、閻正發現了莉莉的祕密、莉莉被尤大成砸到、尤大成偷襲閻正、閻正藏屍藏人、馬明亮進入房間被閻正敲暈……

再如,一開始影片從老李的視角切入,我們全然不知閻正為何會出現在房間內,他是好是壞。


而當老李和閻正,一個佔上風一個佔下風的對抗時,突然又出現了外賣員馬明亮,觀眾根本不知道小馬是何時在什麼狀況下也呆在屋子中的。只有後面,通過閻正的視角回溯,才知道小馬是被閻正打暈的。

那麼小馬就是單純的外賣員,而閻正是惡人嗎?

非也。當鏡頭閃回,敘事視角切換成閻正的視角是,觀眾才瞭解,閻正和肥水的行動計劃。也才明白,閻正讓馬明亮掌摑自己不要停下的時候,到底是在裡屋里布置的什麼,其實是收集證據的監控攝像頭。

不過,此時觀眾仍然不知道,閻正的目的。直到最後女兒的出現,和老李通過醫院手環、手機這些道具細節,所做出的正確推斷。


所以,每次劇情在進行到最引人入勝階段時,導演選擇暫停、戛然而止,鏡頭轉向劇情初始階段,重拾另外一個視角補足其他情節資訊點,觀眾也緊隨影片從一個角色視角來到另一角色視角,重新審視整個案件,以及身邊出現的人物。

於是,就重新獲得了一種解讀快感。


每一次新視角的回溯,我們都能解開事件真相版圖的一角,讓人慾罷不能。隨著一點點地情節推進,通過電影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視角逐漸把故事立體化、完整化,有種跟隨電影人物一起拼拼圖的感覺,直到逐漸看到故事的全貌。

《不速來客》是一個寓言,並非現實主義題材。

我們能從角色身上,看到暗藏的深意。

當我們以為所有的角色都是在黑吃黑時,其實遠非如此。


角色各自有作用,影片最後高潮部分,真正的壞人展現自己的惡行時,老李開始崩不住了,他善念湧起。他手腕上那塊兒童手錶的細節,能推測出是患病的兒子的,由此能預測在後面的劇情中,老李在錢與小孩子之間,最終會做出如何選擇。

延伸閱讀  楊超越的學歷遭網友歧視,本人迴應盡顯高情商,更改標籤展現大度格局


而馬明亮則是惡。

其實不難發現,馬明亮真實的身份並非外賣員,那件過於不合身的外賣員衣服,其實一直在暗示這一點。而當馬明亮假扮外賣員,那麼我們可以推測,殺害前女友夫婦就是蓄意謀殺了。這也是為什麼結尾處,馬明亮把自己的外賣服換到老李身上以脫身,因為他壓根就不是外賣員。

馬明亮這個角色,充滿了暗黑氣質。


通過監控投屏到戶外巨型LED螢幕的畫面,是個人很喜歡的一處設計。

有種全景敞視監獄的感覺,罪行被像新聞影像一樣播放,犯罪者毫不知情地處於凝視之下。而導演的媒介意識也比較敏銳,當巨型LED螢幕放大了犯罪線現場時,那種荒誕、荒謬、絕望、無論可逃的感覺,呼之欲出。這一處,寓言故事投射進現實,並點題了。

影片中還有大量的隱喻和象徵意義的鏡頭。

比如,每次反轉前出現的環形破舊筒子樓的俯拍鏡頭。筒子樓成為了一個“陷阱”式的視覺母題,每個小人物帶著自己的慾望落入陷阱中,互相廝殺。


再如,片中多次出現同樣調節敘事節奏的馬明亮高速公路騎行的段落。每次出現馬明亮在高架橋上騎摩托的鏡頭,都暗示後面劇情馬明亮的真實身份會發生變化。而最後,他推冰的畫面,是西西弗斯在推石頭的隱喻。

電影結尾選擇冰櫃中的錢被凍住,是宿命感。凍在冰裡的錢象徵貪念的人永遠無法實現的慾望,更是看得見卻摸不到的幻象。其實從尤大成通電那一刻起,水就在變成冰。只要故事裡時間一直在走,最終就會凍上,論誰也帶不走了。

在影片前段,我們看到了小偷、二奶、外賣員、凶手,這些不同職業的底層小人物。

而在影片後半段,我們能看到這些人更真實,更復雜立體的一面。

所謂的犯罪嫌疑人其實懷揣著拯救他人的信念,所謂的小偷其實有最正義的勇敢,所謂的二奶反倒顯得留有真情……因而,電影還是試圖去挖掘人性與情感的內在維度,以及社會價值,試圖折射呈現當今社會的某種症候。尤其是後面,社會議題的融入。


其實電影中還有很多細思恐極的留白細節,值得細品。

比如當蝦毛說“少了個數量,又給補上了”,後面觀眾才知道是少了一個孩子。但這個少了的孩子到底是逃走了,還是發生了什麼不測,導演沒有直接揭示,留下了想象的空間,但其暗示我們都能get到。

另外,範偉、竇驍、張頌文等幾位主演的演繹,各有特點,都很有辨識度。


竇驍的外賣員角色,前半程幾乎就是很慫很喪,後面開始轉變,最後反身一躍,試圖成為“最大的贏家”。前後氣質、表情、眼神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判若兩人。

範偉老師飾演的小偷,和竇驍飾演的外賣員,當人物角色發生轉變時的反差又足夠喜劇、好笑。比如竇驍和範偉拍手的那場戲,以及點菸的戲,都既合理真實又荒誕好笑。因而,除了引人入勝的“劇本殺”故事外,頗有喜感的幽默畫風,也是電影的一大看點。

看得仔細的影迷朋友還會發現,片中埋藏了一些讓人眼前一亮的“迷影情結”。

比如,張耀忠和蝦毛在房間門口的背影畫面,就是致敬《低俗小說》嘛。


而尤大成的內褲造型致敬了《絕命毒師》第一季的老白;

延伸閱讀  劇荒不知道看什麼?推薦七部2023年剛上映的熱播美劇


然後,那個特別衰的角色——肥水,其髮型致敬了《瘋狂的石頭》中黃渤飾演的黑皮,這兩個角色同樣都是被於困狹小空間中。

這些小心思、小設計,都挺有趣的。

《不速來客》讓人多次找回甯浩《瘋狂的石頭》的feel,那種最鮮活、最有靈氣的創作感覺。

整體而言,新人導演給自己預設了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不速來客》非常考驗劇作功底。劉翔導演,一人身兼編劇、導演、攝影指導三職,挺全情投入的,完成度也做到了,實現了1+1>2的效果。


我們能看出新導演那種非常真誠、熾熱,噴薄而出的旺盛創作慾望和表達慾望。

這種新人導演敢於挑戰和嘗試的精神,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是由於導演們不斷嘗試、創新的精神,才促成了國產犯罪懸疑片的型別進化、創新,不斷嘗試突破成規、慣例與型別邊界。

好的犯罪懸疑故事,千迴百轉的情節,以及善惡難辨的人物,這樣的國產院線片,我們已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看到了。這部電影才是讓觀眾真正沉浸在故事裡的,需要多刷,反覆推敲,品細節,不斷深入感受,會得出意想不到的觀影體驗。

總之,影片讓人看得意猶未盡。尤其是在國產院線片長期圍繞“爽炸”或“催淚”做文章的當下。

從這個意義上說,《不速來客》來得非常解渴。貓眼上點映評分9.1,口碑也不錯,收割了一波好評。

10月22日上映,大家不要錯過哦~


Posted

in

by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