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魷魚遊戲》到“迷霧劇場”,懸疑劇這個賽道越來越擁擠,“想贏”更難了


《魷魚遊戲》的風暴依舊在席捲全球。

自9月17日在Netflix上線後,這部懸疑劇就在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登頂熱播第一名。此後除了讓網飛新付費使用者數量暴漲,甚至連市值也上漲了1200億。

10月12日,Netflix在其官方社交賬號宣佈,《魷魚遊戲》以1.11億點播量,成為該平臺歷史上開播成績最好的作品。


而在前陣子舉行的2021釜山電影節-第三屆亞洲內容大獎中,國產懸疑劇《沉默的真相》五項提名,並最終拿下“最佳流媒體原創劇集”。

值得一提的是,同場“競技”的《彌留之國的愛麗絲》、《禁忌女孩2》、《我是遺物整理師》、還有《薩蒂亞吉特·雷伊》和《甜蜜家園》,無一不是網飛出品。豆瓣9.1分的《沉默的真相》在與網飛“短兵相接”的局面下能夠勝出,不僅展示了國產流媒體劇集的實力,也給愛奇藝的“迷霧劇場”做了一次海外推廣。

大家發現了嗎?

從國外到國內,懸疑型別網劇正成為流媒體平臺的主流大勢,而2021第四季度正酣的這場懸疑劇大戰,也成為國內視訊平臺的一大看點。

01

優愛騰芒Q4懸疑劇對壘:

大同小異中各有心思

《隱祕的角落》大爆一年後,愛奇藝自制王牌“迷霧劇場”終於更新了。

時隔一年迴歸的”迷霧劇場”選擇 《八角亭謎霧》做開局。

不同於第一季作品將重點放在案子上,引入《八角亭謎霧》的是江南水鄉的一樁陳年懸案,重點視角卻是放在對原生家庭的探討上,玄家祖孫三代的人物關係設定也讓人物背後故事更加複雜。

這種複雜的人物關係設定,往好裡說,導演王小帥最擅長的就是以小見大,通過一個家庭看時代變遷,這在他以往的電影作品裡都能看出來;壞處是,12集的體量,人物太多了,線索旁逸斜出,人物關係紛繁複雜,以至於前兩集里人物出現一多,加上《八角亭謎霧》是在相隔十九年的時空裡並行丟擲零碎線索,導致很多主要角色的關係並不能很好的展開。

但開場就是主打“家庭懸疑”的《八角亭謎霧》,恰好說明今年“迷霧劇場”的“野心”。

延伸閱讀  《請叫我總監》大結局收官! 3個驚喜,1個遺憾,石總成最大贏家

先看下迷霧劇場新一季海報:C位是柏林影帝、懸疑劇常客廖凡,其他演員構成,除了跟第一季一樣由實力堅強的戲骨演員保底質量,新一季還多了好幾位想要轉型的流量型演員。

從內容來看,和第一季以兩部紫金陳的作品開啟局面不一樣,這一季四部作品,有三部是原創劇本。

只有廖凡和陳飛宇的《淘金》是根據天涯熱帖《1986淘金驚魂》改編而來,說的是西北淘金客的故事,懸疑之外,公路題材元素應該才是重點。

趙麗穎主演的《誰是凶手》則以連環凶殺案為主題,比較像是標準的懸疑型別劇,小姐姐看了下預告,預感這部將成為趙麗穎的轉型之作,畢竟有白宇的《沉默的真相》珠玉在前,流量型演員轉型首選懸疑劇也是情理之中。

而《致命願望》由懸疑劇的老廠牌五元文化參與制作,看了下簡介,講的是科技時代裡,由“手機APP許願”引發的懸疑故事,這個設定倒是有點像當年《第八號當鋪》的感覺。

總體來說,將懸疑劇做出口碑的愛奇藝,2021“迷霧劇場”野心很明顯不想止於“懸疑”二字,而是希望把型別劇做得更寬,探索新的敘事方式。

而去年與“迷霧劇場”打擂臺的優酷“懸疑劇場”,今年數量是減少了,只有《迴廊亭》、《執念如影》與《五行世家》三部懸疑題材劇。

重點要提一提鄧家佳和張新成主演的《迴廊亭》。該劇改編自東野圭吾的《迴廊亭殺人事件》,賀歲檔還會有同名電影版作品上映。對劇版來說敘事時間很充分,難度在於如何擺脫掉故事設定的日本本土化的影子,如果改得巧妙,或者能憑藉女性犯罪的議題在網際網路上引發熱議,為整個劇場博取話題度。

芒果TV的季風劇場,Q4懸疑牌是《沉睡花園》與《逆光者》,前者主演是龔俊和喬欣,導演是去年“迷霧劇場”《十日遊戲》的臧溪川。

從眼下“路透”來看,主打的顯然愛情+懸疑的路子,加之前者曾經是“耽改101”大隊裡的一員,自從耽改劇受限,雙男主劇都不敢打擦邊球,如何在懸疑之外做新文章,值得期待下了。

至於鵝,Q4片單裡沒有出現自制懸疑劇,倒是請來了HBO外援,小姐姐私以為是2021全球最好的作品:《東城夢魘》。

目前劇集已全集開播,想起騰訊副總裁那句“不知道大家都是在哪兒看的?”,懸疑程度就頗有種現實幽默感。

目前來看,Q4四家平臺在懸疑劇的競爭上,不論數量還是質量、演員陣容和故事打磨上,“迷霧劇場”依舊是觀眾們期待值最高的一個。

02

懸疑劇蜂擁而至:

什麼樣的作品能突出重圍?

延伸閱讀  值得一口氣刷完的10部頂級美劇,每部都是當之無愧的業界巔峰

說懸疑劇是目前世界範圍內能讓流媒體賺錢的型別劇,在《魷魚遊戲》爆紅全球讓Netflix新付費使用者數量暴漲之後,應該沒有人會不同意。

從今年Q4幾大平臺出現的懸疑劇片單來看,懸疑型別劇越來越精品化是大趨勢,其中攝影手法也越來越向電影品質靠攏,很有些要鏡頭感去“電視化”的趨勢。比如《八角亭謎霧》,用了很多手持攝影,這種風格化的處理,讓懸疑感更強,讓觀眾更有代入感。

也正因為這種以往只有用在電影裡的拍攝手法在懸疑短劇裡越來越常見,所以如何在懸疑劇的比拼裡突出重圍,可能更需要在內容製作上下功夫。

首先應該是糅雜懸疑之外的其他元素,尤其是能否提供給觀眾更多的情感體驗,將成為“懸疑”題材能否破圈的重要原因。

比如《沉默的真相》,於觀眾們來說,《沉默的真相》這種一環扣一環的“案中案”的社會派推理模式,很容易就被吊起胃口,而背後的凶手是誰,很早也能猜出來,所以驅使觀眾看下去的,就是主角這份對於正義追尋的原因。

當觀眾知曉《沉默的真相》是講系統之惡,一場個體面對權力屏障,勇氣與信念的故事展開,一種巨大的情感衝擊力也就油然而生。

三個主角層層追凶,無數次徒勞的掙扎和反抗讓人直面系統之惡喘不過氣來,到那一點被修正過的正義出現時,才讓人感受到劇中三位主角的勇氣。到最後,這場有關正義與真相的悲劇完全展現,觀眾也才真正能明白,推動法制進步,有時候是需要鮮血來獻祭的。

這也正是《沉默的真相》成功的原因,它不僅體現了社會派推理作品的魅力,在懸疑之外,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派推理”的特點,更融合了時代感和當下社會缺失品質的思考。

其次,則是本土化。

《魷魚遊戲》大逃殺的模式,在過往很多作品裡都能看到,比如《飢餓遊戲》等等,這種題材自帶懸疑和反轉,能呈現極端環境下人性的碰撞。但《魷魚遊戲》成為爆款又不僅僅是因為這些能激發觀眾腎上腺激素的“爽”點。

作為一部原創懸疑劇,Netflix精明的地方是,它保留了韓劇的本土化特點,細節處,例如,劇中出現的關卡使用了韓國人童年情懷的小遊戲,一二三木頭人、彈珠遊戲、摳糖餅……特別是一二三木頭人裡的巨型人偶,參考的是韓國兒童教科書中《哲英與英熙》裡小女孩的形象。

將韓國人童年記憶裡的形象和殺戮場景搭配在一起,帶來強烈的戲劇感之外,還完成了一波文化的輸出。

《魷魚遊戲》也少不了韓國影視作品中避不開的社會性話題。

Netflix之前一部在韓國的爆劇是《王國》,雖然故事背景是李朝,故事結構裡最重要的喪屍元素卻是歐美的,輸出的並非韓國本土的價值觀。到了《魷魚遊戲》,終於根植到了韓國本土,劇中游戲參與者的身份直指韓國社會的種種癥結。

比如階層固化、兩極分化、底層的人需要在僅有的空間裡去爭奪少量的資源。而劇中的海外務工者、脫北者,還有男主角揹負的高額負債,完全沒有避諱韓國目前“負債社會”的現實問題。當劇中有強烈記憶點的遊戲設定和原創的本土化輸出結合,成為爆款,也就不難理解。

最後是鮮明的作者化特質。

延伸閱讀  超甜美電競女孩俏皮靈動浪漫隨拍

在這一點上,做的最突出的就是《隱祕的角落》。原作紫金陳的作品本身就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不僅在情節上有天然曲折的優勢,也因為社會派推理小說本身就兼具了法與情,善與惡,情感濃烈,所以就更加適合改編。《隱祕的角落》用三個孩子的視角來打量成人的世界,深入罪犯的精神世界,探索殺人犯罪的社會原因。它對單親家庭、中年婚姻、中年危機,尤其是青少年犯罪,給予了真實的刻畫。

而導演辛爽的個人“浪漫主義”風格也把紫金陳原本的原著拍成了導演個人風格濃郁的作者作品。

出身音樂圈的辛爽,擅長用音樂營造懸疑氛圍,劇中許多生活化的場景加上詭異的配樂,就變得懸疑起來,比如著名的《小白船》,不僅烘托了氣氛,也成了一個梗,帶動了劇集的出圈,用12首配樂營造懸疑氛圍,將《隱祕的角落》打上了作者性作品的標籤,也成了它出圈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Netflix根植於韓國本土的基礎上拍出了《魷魚遊戲》,愛奇藝的《沉默的真相》在韓國獲獎,都說明了一個問題,懸疑劇這條賽道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單單只是做型別化的懸疑劇已經不能滿足觀眾的口味了。

想要脫穎而出,在製作上不僅要越來越靠近電影化,內容上的創新才能讓懸疑劇不止是困於型別化表達。Q4各家懸疑劇的賽場,有得看了。


Posted

in

by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