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黃渤,小編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是在什麼時候愛上黃渤、喜歡看黃渤電影的?他長相並不出眾,甚至有些磕磣,可人民群眾依然喜歡黃渤,他看上去總是樂呵呵的。大概是從《瘋狂的石頭》開始,他就成了“票房”的標誌。小編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有他的電影必看,有他的節目必笑。他不是我的“偶像”,更不是我的夢中情人,甚至還有點嫌棄他“醜”,可我卻莫名其妙的做了他多年的影迷。
事業如此紅火的黃渤,卻用一個“盲”字來形容自己。他說自己找不到方向,一度痴迷表演的他,如今卻有不想表演的念頭。這麼看來,40多歲的黃渤似乎開始遭遇一場與自己的戰爭,在看上去屬於他的一切都花團錦繡,內心卻藏著細細密密的缺憾、疲憊與恐懼。
我們可以這樣形容黃渤,他是一個帶著“永遠不會甩臉色”的氣場,所以在生活中的他很少得到大明星的待遇。即使回到山東老家,也會被人拍後背幾下,然後一張興高采烈的臉要求來一張合照。黃渤做不出掃他人興致的事情,所以都會順口答應,順從的陪笑。其實在面對要求合影的時候,他的臉上像掛了鉤似的一樣笑。
黃渤不僅會唱歌、會跳舞、會演戲、甚至還會主持節目,他很牛,曾主持過金馬獎,這是相當榮耀的事情,可對他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他甚至在心里希望自己出點什麼“小意外”。在大眾看來金馬獎主持也許很簡單,背背台詞就行了,但實際上這比拍電影難多了,所有人的背景你要了解、以前的作品你要了解、提名的那些影片你要看、甚至這些人的花邊你也要知道。
說話也要注意分寸,那時候的黃渤正在事業上升期,金馬影帝拿到了,高票房的片子也有了,但黃渤不知道哪裡覺得不痛快。他是在用撞牆的心態去嘗試那些高風險的事情,渴望碰撞出點什麼,哪怕是血也好,可黃渤還是贏了。也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狂妄”吧,是不是人太多順利了以後就會有這種狂狂的心態呢,答案是肯定的。
大家都看過電影《鬥牛》吧,那是黃渤最開心的日子,這部戲是大家圍在一塊一籌莫展時,又突然想到一個很奇怪的方式,然後就這樣一點點塗塗改改,終於順利通過出來的作品,黃渤對這部電影的成就感倍儿高,他也是在那個時候感受到了拍戲的魅力。他從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對演戲這件事情感到厭倦。以前他常常聽到一些成熟的演員說不想拍戲,厭煩拍戲。黃渤還特不能理解,他想拍戲這麼好玩的事兒,怎麼可能對它失去興趣呢,直到這一天真的到來了,他才知道原來自己也會有厭惡的那一天。
我們一直在努力工作,本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現在反過來,努力的活著是為了更好的工作;其實生活應該是生命的主體,現在基本上全都在工作上,這個東西有時候會讓你覺得很沮喪。黃渤的成功是很多人想擁有的,可他背後的心酸又有誰知道?也許繁忙許久的你,會跟他一樣,也希望有一天能夠停下來,休息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