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林超賢

  • 《紅海行動2:虎鯨行動》官宣開拍,硬漢雲集,欲奪票房王座!

    《紅海行動2:虎鯨行動》官宣開拍,硬漢雲集,欲奪票房王座!

    其實從電影票房上,就能從側面反映出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畢竟看電影這種事是當下人們主要的消遣方式之一,而國產電影的崛起,也映射了我們國家的日益強大,崇洋媚外已經成為了過去式。 多年以前,動輒十幾億票房的電影,大多是所謂的好萊塢大片,甚至有些觀眾對國產電影嗤之以鼻,但隨著國產電影的一次次崛起和超越,我們的膝蓋硬了,也可以理直氣壯的用數據讓黑粉們閉嘴了。 今天我看到了一張3月份的內地影史總票房榜,排名前十的只有一部外國電影,最讓我驚喜的是,上榜的國產電影中,除了《唐人街探案3》是純粹的商業片之外,其餘電影都是有著主旋律色彩和正能量導向的作品,其中軍旅題材更是佔有3個席位,這是不是也意味著,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愈發出色了呢? 答案是肯定的,但遺憾的是,票房36.51億元的《紅海行動》被擠出了前十名。 俗話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以現代戰爭題材作對比,相較於排名亞軍的《戰狼2》來說,我更喜歡《紅海行動》這部作品,因為後者更加真實,突出顯示了戰爭的殘酷和團隊作戰的重要性。 我一直希望國產的軍旅片,不要總是以一敵百,也要有流血犧牲,意氣風發打雞血的模式,總歸是少了一些寫實感。而今天我要告訴大家一個喜訊,《紅海行動》的第二部官宣開拍了! 3月13日,博納影業的董事長於東,在訪談節目中談到《紅海行2:虎鯨行動》已經進入了籌備期,今年是一定要拍的,而負責執導的仍舊是我們熟悉的林超賢導演,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第一部而言,林超賢又多了一層身份——編劇。 這部名為《紅海行動2:虎鯨行動》的續作已經備案,從內容梗概中可以發現,故事講述了伊維亞剛剛結束曠日持久的內戰,但就在伊維亞人民才看到一絲和平曙光的時候,M國為了一些不可告人的陰謀,控制了恐怖組織,導致伊維亞再次陷入了恐慌之中。 在第一部中,蛟龍突擊隊在一場場殊死搏鬥中有重大傷亡,所以在演員陣容上,不可避免的要引入“新鮮血液”,補齊小隊的成員編制,我相信這次的選角,大部分觀眾都會滿意! 以目前披露的主演陣容來看,張譯、黃景瑜、杜江都在,但遺憾的是卻沒有了蔣璐霞的身影,有一說一,蔣璐霞飾演的佟莉一角,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且在第一部的結局中也並沒有犧牲,真心希望林超賢導演能保留佟莉這個女特種兵角色。 下面,我們來談談兩位新加入的演員。 從演員表的排序上來看,彭于晏應該是《紅海行動2:虎鯨行動》的第一男主角,對於這個選角,我個人感覺對於觀眾而言,還是有信服感的,畢竟這幾年通過多部影視劇作品的積累,也是確立了“硬派小生”的形象。 這也是他與林超賢導演的第五次合作,以往合作中票房最高的是2016年的《湄公河行動》,有10億的票房,對軍旅題材也算是得心應手。但說實話,第一男主的位置給張譯更加合適,畢竟無論從演技還是票房號召力上,都更勝一籌。 歐豪在演員表裡是第五順位,我預測是補缺第一部中“蛟龍突擊隊”裡的石頭,類似於突擊手的角色,相較於彭于晏而言,我更看好歐豪,他身上的男子氣概更加明朗,也更多了一絲野性和豪邁。 有著第一部的優異口碑和高票房,相信第二部的成績不會差,希望《紅海行動2:虎鯨行動》能重回內地影史總票房榜前十之列,也希望再多幾部優秀的國產電影,把《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給頂下去! .

  • 《紅海行動》將拍第二部,這兩個名字一出現,就穩了

    《紅海行動》將拍第二部,這兩個名字一出現,就穩了

    2018年春節檔後來居上的超級黑馬《紅海行動》,傳出即將拍攝第二部的消息。電影局的備案公示信息中,已然有《紅海行動2:虎鯨行動》。值得注意的是,備案表中有兩欄熟悉的名字。首先是編劇一欄,林超賢。 林超賢導演,同樣也是《紅海行動》第一部的導演。妥妥的軍迷一枚,熟悉各路槍械武器,拍攝動作片很有一套。從《激戰》到《紅海行動》,他的調度、剪輯、呈現效果、畫面視聽風格,都非常可圈可點。 林超賢導演還和陳凱歌、徐克導演一起,拍攝了《長津湖》,這部目前位列華語票房榜單第一的大片。同樣出現在備案表中的,還有博納影業。這幾年中,博納在主旋律大片領域、如魚得水。 從早期的《湄公河行動》到《紅海行動》,從《長津湖》到《水門橋》,從《中國機長》到《中國醫生》,票房表現都相當不俗。很顯然,博納在拍紅色大片這條路上,已經積攢了很多成功經驗,駕輕就熟。既然是博納出品,既然依舊是林超賢編劇(不出意外他應該還是導演),那麼《紅海行動2》的品相大概率是穩了。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影片暫時還未官宣演員陣容。不排除沿用第一部主演陣容的可能性。第一部裡的張譯,一枚無可挑剔的好演員。可塑性極強,專業性極高。先後憑藉《雞毛飛上天》《懸崖之上》等電視劇電影斬獲白玉蘭、金雞最佳男演員等內娛最高規格獎項。 第一部中的黃景瑜、尹昉、杜江等各路演員,和角色的契合度也都非常高。黃景瑜憑藉《紅海行動》中的表現,一度成為軍旅題材影視劇最炙手可熱的人選之一。尹昉形體看似更文弱一些,但角色完成度也很高。 這幾年中在《少年的你》《一點就到家》等影視劇中,也有非常出彩的表演,顯然是越來越成熟的演員。杜江和軍人角色的配適度也很高。 《紅海行動》第一部裡戲份不多但角色很出彩的蔣璐霞,飾演的女兵,乾淨利落脆,英姿颯爽又不乏柔情,叫人印象深刻。 蔣璐霞自帶功夫技能,寸頭極其帥氣、很有辨識度。當然,關於演員陣容上述內容只是猜測,第二部是否是原版小分隊的故事,是否會變更角色和主演人選,都尚未可知。這幾年中和博納團隊頻繁合作的男演員,比如吳京、張涵予、朱亞文,都是著名的銀幕硬漢,和《紅海行動》的畫風匹配度也都很高。 第二部中是否會邀請他們加入,也很讓人期待。 (《紅海行動》第一部中有張涵予,但戲份很少類似客串)期待《紅海行動2:虎鯨行動》早日揭開演員陣容的廬山真面目。 .

  • 賞析林超賢動作電影中的現實主義美學,對中國電影發展有何啟示?

    賞析林超賢動作電影中的現實主義美學,對中國電影發展有何啟示?

    林超賢導演將具有商業性的暴力美學所帶來的視聽“快感”與“美感”,結合港式人文理念的人性思考與家國情懷,以及對影片在“真實性”的追求上所體現出的現實主義美學相雜糅,形成了其新時期三部具有商業性、娛樂性和藝術性兼容的“行動”系列動作大片。 林超賢動作電影中關於現實主義創作與在地化書寫,為電影美學、電影導演創作以及中國電影帶來了一定的思考。 賞析林超賢動作電影中的現實主義美學,對中國電影發展有何啟示? 01 價值縫合:“商業性”與“藝術性”的平衡 電影既是一種具有商業價值的產品,同時也是一種以影像為載體的藝術作品,其根本屬性是藝術性,本質屬性是商業性,二者又同為電影的基本屬性。 它們之間的辯證關係在於,電影藝術的存在和發展需依靠電影的商業性;反之,電影商業價值的發展需得益於電影的藝術性而實現。 它同電視、戲劇、文學、小說等其他藝術作品一樣,都是人類審美活動的發展產物,其產生和發展代表著人類不斷獲得自由的表徵,給人帶來精神愉悅的審美思考。 由於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在物質文化條件日益提高的基礎上,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快速提升。作為大眾審美活動的電影產品逐漸變成一種蔚然成風的娛樂方式。 在電影藝術作品藝術性與商業性這兩個範疇的討論之中,有人認為,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應追求“陽春白雪”式的藝術審美,導致有的電影內容過於深奧隱晦,觀眾無法從中獲得理想的審美體驗; 也有人認為,電影作為一種盈利商品,考慮到前期創作投入較大,理應將票房或點擊播放量擺在首位,忽略了藝術內在,導致電影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缺乏內涵的作品,或一味追求娛樂至上,幽默和特效氾濫成災,致使藝術淪為商業的附庸。 我認為,統籌兼顧電影的商業性與藝術性,使之相平衡,通過給觀眾以視聽感官的快感來完成審美活動,使觀眾在審美愉悅後獲得思想認識上的啟發,心靈和精神世界得到昇華,由“快感”轉換為“美感”,將“通俗易懂”的視聽語言與“曲高和寡”的藝術內涵相糅合,最終達到雅俗共賞,這才是電影創作初衷與實踐中的不二選擇。 近些年來,可以發現在中國電影市場上取得較好口碑和票房的影片均是以現實主義為題材,亦或是具有寫實主義精神的影片。 例如電影《我不是藥神》《中國合夥人》《烈火英雄》《烈日灼心》《親愛的》等,這些影片在題材和人物形像上更為生活化和平民化,符合大眾的審美心理需求,影片傳達的主題思想上更加具有人文性和社會性,關注時代下人的生存境遇和社會現實問題。 這些均充分說明現當代中國觀眾在心理上更加期待具有寫實主義或現實主義品格的影片。 林超賢導演在早期香港警匪動作電影中,從一味追求槍戰打斗等暴力動作場面,到後來更為關注人物內心和人性拷問,逐漸將電影的商業傾向性朝藝術性上邁進,最終將現實主義敘事背景、紀實性創作手法與商業類型片相結合,同時發揮出其最擅長並具有商業性的暴力美學。 運用電影暴力美學達到批判現實和關注個體生命及人性的最終美學目標,其創作出的三部動作電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緊急救援》。 在大製作下仍對真實場景、敘事、人物形象進行把控,選取現實主義題材角度,充分尊重真實事件的現實背景、過程、邏輯,運用壯觀的場面、寫實的細節、幽默的橋段、類型化的敘述以及明星演員組合,以視聽衝擊力和緊張的節奏為觀眾還原出一幕幕寫實的“行動”事件,以此拓展創新出具有多元化類型及品種的影視作品,滿足了多樣化的觀影需求。 他以電影創作者的身份和藝術眼光去抓取現實,腳踏實地地將充滿情感與理想的創作理念貫徹在電影作品中,正確地看待了新聞事件及歷史的“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之間的辯證關係。 林超賢三部“行動”系列影片不僅被歸類於國產主旋律大片,同時在商業價值上也取得了高票房和高口碑的成功。 但美中不足之處在於,其動作電影在藝術性上仍過於注重武戲的動作、槍戰等暴力性呈現,而忽略了文戲上對於人物刻畫的立體豐富以及缺少深入人心的故事情節,未能將敘事人物情感的藝術內涵與視聽藝術取得的商業價值進行平衡。 電影藝術創作者應時刻牢記自身的責任、使命與擔當,注重藝術作品的社會效益,避免出現低俗和空洞。 電影藝術創作者應當更關注人文關懷的精神內核,通過影視作品傳遞出追求真善美以及向上向善的主流價值觀,在思想性、藝術性、商業性、娛樂性中構建出電影“四位一體”的多元圖式,正確看待和追求電影在商業與藝術的價值平衡。 02 創作優化:“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結合 文藝作品的基本創作方法主要可分為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 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在反映客觀現實上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現實主義是基於現實生活的原本特徵,通過對形象的進行真實描寫來揭示生活內在特徵;而浪漫主義則是以主觀內心世界為出發點,在塑造形象時常運用誇張瑰麗的語言、手法和想像。 因現實主義創作來源於現實生活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藝術昇華,所以要求不能只單純的機械化複製或記述生活現狀,而應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貫注“浪漫主義”的情懷,構築更具審美性和思想深度的“藝術真實”。 林超賢導演在動作電影創作時,以現實主義精神和人文理念為藝術宗旨,結合“浪漫主義”的英雄主義與家國情懷,通過暴力美學引起人們思辨正義與邪惡。 用正義的“救贖”驅逐醜惡的“犯罪”,使得影片同時承載現實社會生活中人性的善與惡、光明與黑暗,他的動作電影中既包含了對人性和暴力以及社會困境的現實批判,同時也具有浪漫理想的家國及人道主義情懷。 例如動作電影《湄公河行動》敘事謀略看似是為還原一個歷史案件,實際上是通過真實性的敘事背景和寫實化的影像,使國人以及世界其他國家深刻認識到中國在打擊毒品上的堅決態度,進而加深了國人對祖國強大的認同感和信念感。 但該電影不足之處在於其人物塑造上過於表現出個人英雄主義,脫離了現實實際中警察職業的團結性與紀律性,導致人物特徵缺失真實感。 動作電影《紅海行動》以殘暴無情的現代國際軍事戰爭為敘事背景,通過表達真摯的人物情感,展現出中國軍人團結協作、舍生忘死的英勇形象,體現了大國崛起時代下中國的地位與身份,傳遞出集體主義、人道主義、愛國主義等當代中國時代精神,引發觀眾對加深反戰思想的呼籲。 動作電影《緊急救援》更是首次以電影的形式向觀眾展示了海上救人的風采以及當中發生的感人故事,讓這一鮮為人知的職業開始走進大眾的視野,使大眾更為深入地了解到中國這支神秘救援隊伍的真實現狀,譜寫出一曲無懼艱難險阻、捨己為人的浪漫主義英雄讚歌。 在如今影視泛娛樂化的時代下,電影作品兼具著藝術性與文化性的特質優勢,不僅需要反映人們當下的現實生活,重要的是能將現實生活中一些具有典型性的人物、故事帶給觀眾更深層次的啟迪,達到寓教於樂的美學效果。 在電影創作實踐中,現實生活是其源頭之水,應遵循“藝術源於生活”的原則和宗旨,以現實主義為內核,如實地反映生活的真實樣貌;繼而加以浪漫主義的精神與理想追求,通過電影作品傳達對美好生活的希冀和嚮往,提升電影藝術的思想境界。 03 製作升級:“本土化”與“大片化”的交融 電影在中國作為一種外來的“舶來品”,在內容創作上,中國電影始終根植於自身的社會土壤,立足於中國社會現實,秉持民族自尊與文化自信,弘揚時代精神。 近些年獲得票房口碑雙重認可的《戰狼》《我不是藥神》《中國機長》《攀登者》《烈火英雄》等現實主義中國大片,其在堅持主體價值觀的同時呈現出中國電影的美學風格和民族氣質。 從以上的中國大片中可以發現,它們的成功之處在於真正講好了“中國故事”,闡述了具有“本土化”的中華民族特色;在符合傳播規律的基礎上,巧妙地運用敘事策略實現傳播目的。 之所以被稱之為”中國大片”,主要是因為在形式創作上基本包含了“大製作、大明星、大場面、大視野”的四大特徵,在講好中國故事的內在基礎上,將電影的外殼進行美化包裝,提升電影的外在表現形式,打造出具有震撼的視覺形象吸引力和國際傳播力的影片。 這其實是藉鑑了好萊塢商業電影的市場策略,越來越多的中國電影之所以在國內外電影市場和國際電影獎項取得更廣泛的認可,其原因就在於將電影內在形式的“本土化”與外在形式的“大片化”相交融,既立足於本土的現實主義內核,又朝著符合觀眾審美需求和市場發展規律上升級製作水準。 通過分析林超賢導演的動作電影可以發現,他逐漸以全球化觀念武裝電影製作,將創作背景逐步擴大至國際視野,同時始終追求電影動作的大場面,借鑒好萊塢大片的敘事模式,通過商業電影的類型化敘事展現“中國式英雄”的民族特性和家國情懷。 自他創作的警匪片《逆戰》起,便開始將具有香港“本土化”的警匪片放置國際視野。 在約旦、馬來西亞、中東、新加坡、泰國、越南等地實景拍攝,在影片中呈現了約旦時局動亂下的街道追逐槍戰、連環飛車爆炸,槍戰用掉近萬顆實彈,從吉隆坡上空追阻掃射的飛機和大規模的爆炸戲份便能看出這部影片的耗費和投資之大,與美國好萊塢相同規模和製作的動作大片相比也不遑多讓。 同時,在演員和角色上的排兵布陣,林超賢大部分電影中的男女主演幾乎都是香港或內地較有名氣的明星、演員,如梁家輝、謝霆鋒、張家輝、吳彥祖等作為主演,這一特點也為他電影逐漸邁向“大片化”打下一部分基礎。 基於以上林超賢導演對電影“本土化”與“大片化”的探索,在他之後創作出的“行動”系列大片便成功將二者歸置於一體。 從演員配置上看,他主要根據人物角色的形象特點進行篩選,同時也考慮到演員兼明星所帶來的宣傳效應,因此三部電影中的主要角色扮演者均是國內知名成熟的明星演員,如彭于晏、黃景瑜、海清、杜江等國內具有流量和實力的明星。 林超賢導演在演員塑造角色和表演上相應的也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因此既利用了“大明星”迎合電影市場及觀眾需求,又做到了對人物形象的寫實。 從“大場面”的角度看,動作電影《湄公河行動》中動作戲延續了林超賢在香港警匪片中的暴力寫實場面,如在金三角叢林和水域的埋伏追逐、商場槍戰、甚至與毒販徒手肉搏等; 還展示了“現代戰爭”在異域風光下的宏大場面,如空氣污濁、秩序混亂的製毒窩點、危機四伏的湄公河流域,當中有一段運用到偵查無人機跟踪查案,以全景角度呈現大格局與大場面。 動作電影《紅海行動》因以軍事戰爭為題材,整部影片都彰顯了宏大的戰爭場面,從海上飛行狙擊到摩洛哥沙漠的坦克大戰,從近身肉搏到市區街頭槍戰,從迫擊砲轟炸到翼裝飛行,無一不是驚險刺激的大場面。 影片除了外在形式上以“大片化”要求進行武裝,在精神內核上以好萊塢模式展現了中國的民族特性,塑造出血氣方剛、有情有義、有責任擔當、怕疼怕死但不怕黑暗邪惡的中國民族英雄。 通過林超賢動作電影運用的電影技術手段可以得知,為打造中國影視的精品,將中國式大片推向國際市場,中國電影在創作時需秉持現實主義創作原則,將具有本土文化的現實題材融入類型片創作中,以更多類型樣式呈現出具有民族性的“中國式大片”和現實主義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