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劉備

  • 嬌柔做作、表演僵硬,自身演技不行,被強捧為老戲骨

    嬌柔做作、表演僵硬,自身演技不行,被強捧為老戲骨

    娛樂圈的風向隨時都在變換,一會兒小鮮肉被大家追捧。沒過多久,大家又開始貶低小鮮肉,開始追捧一些年紀比較大的演員了。 只要是年紀大一點的演員,無論演得好不好,都被稱作“老戲骨”。 演技好的被叫“老戲骨”,受到大家的尊敬和喜愛當然沒什麼問題,但是那些“德不配位”的演技一般的老演員也配叫“老戲骨嗎? 1.於和偉 於和偉出演過很多經典角色,《曹操》裡的曹操,新版《三國》裡的劉備,《覺醒年代》的陳獨秀,一直是圈裡公認的好演員。 但是他最出圈的還得“蹦迪”名場面,“接著奏樂,接著舞”火遍全網,也讓於和偉嚐了一把大火的感覺。 很多人發現他這個寶藏大叔,開始考古他以前的劇。 客觀評價演得確實不錯,但是要說封神、神演技那確實還差一些。 他在新三國演的劉備,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但是和老版三國相比,就遜色很多了。 劉備本來是一個忍辱負重,心懷天下的人。但是他演得就很平庸,看不出哪裡有劉備的大氣,倒有點窩囊的感覺。 他的很多表演都流於表面,所以很多角色都像是在演自己,看多了就有點審美疲勞。 說是好演員可以,但是要說“老戲骨”,他還差點火候。 2.倪大紅 如果說《都挺好》把倪大紅推上神壇,那把他從神壇推落的就是《狂飆》。 倪大紅85出道,演了快40年的戲,經驗豐富。 都說紅不紅靠命,在他都已經對走紅不抱期望的時候,一部《都挺好》讓他一夜間成了火遍全網的表情包。 ”蘇大強“這個角色讓倪大紅徹底火了,從此之後,找他演戲的人也多了。 現在的觀眾也不像以前那麼好糊弄了,你演得不行觀眾是能看出來的。 《狂飆》裡倪大紅扮演的“泰叔”就被大家吐槽了,泰叔這個角色是大佬級人物,應該有很多小細節。 但是倪大紅演得似乎有點故作深沉,每次一說話就是低頭然後抬眼,悠然閒適的樣子,感覺像個世外高人。 他也許是想表現出這個大佬的淡定,但是這樣處理真的很單調,沒有一絲情緒起伏。 而且後期高啟強佔了他的公司,他被直接“架空”,這樣的大事他仍然可以淡定地品茶,彷彿他真的已經開始享受退休生活了。 但是這麼一位有能力有手段的大佬會甘心被一個小伙子擺一道嗎?而且這個人還是自己的“乾兒子”。 他根本就沒有抓住這個角色的精髓,演得全是表面戲。 他這“擺爛式”演技也不是第一次看到了,在另一部劇《縱有疾風起》裡他也是這樣的。 本來一場戲要求演出溫馨的父子情,而他表情嚴肅,用微弱的氣息講著一些說教類型的雞湯,一點也不走心。 觀眾也是有審美的,能感受到演員對角色的用心程度。 3.王耀慶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王耀慶竟然也能擠進叔圈演技派了。 既然有人誇他的演技,咱們就來欣賞一下吧。 很多網友說王耀慶看上去就很貴氣,很適合演霸總,他自己也確實演了不少霸總和精英人士。 但這些角色總是千篇一律,梳著相似的大背頭,穿著黑色、藍色的西裝,硬凹造型。 王耀慶眼神比較陰狠,適合演反派,所以他演的霸總給人的感覺也是分分鐘就要搞垮對家的反派感。 最糟的是他演什麼都是一個表情,謀劃方案是這樣。 知道孩子生病時的表情是這樣。 跟手底下的人講工作還是這樣。 我說,這位大哥不會打算一個表情拍完一部戲吧? 當然不是,他還會發瘋來帶動情緒,咱就是說,這樣的演技還值得吹嗎? 結語: 一位優秀的演員必須演什麼像什麼。 無論是年輕的,還是年老的,都是這一個標準。 老演員更要學會突破自己,不能臉譜化,,這樣才能演出好的角色。 .

  • 嬌柔做作、表演僵硬,自身演技不行,被強捧成老戲骨

    嬌柔做作、表演僵硬,自身演技不行,被強捧成老戲骨

    娛樂圈的風向隨時都在變換,一會兒小鮮肉被大家追捧。沒過多久,大家又開始貶低小鮮肉,開始追捧一些年紀比較大的演員了。 只要是年紀大一點的演員,無論演得好不好,都被稱作“老戲骨”。 演技好的被叫“老戲骨”,受到大家的尊敬和喜愛當然沒什麼問題,但是那些“德不配位”的演技一般的老演員也配叫“老戲骨嗎? 1.於和偉 於和偉出演過很多經典角色,《曹操》裡的曹操,新版《三國》裡的劉備,《覺醒年代》的陳獨秀,一直是圈裡公認的好演員。 但是他最出圈的還得“蹦迪”名場面,“接著奏樂,接著舞”火遍全網,也讓於和偉嚐了一把大火的感覺。 很多人發現他這個寶藏大叔,開始考古他以前的劇。 客觀評價演得確實不錯,但是要說封神、神演技那確實還差一些。 他在新三國演的劉備,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但是和老版三國相比,就遜色很多了。 劉備本來是一個忍辱負重,心懷天下的人。但是他演得就很平庸,看不出哪裡有劉備的大氣,倒有點窩囊的感覺。 他的很多表演都流於表面,所以很多角色都像是在演自己,看多了就有點審美疲勞。 說是好演員可以,但是要說“老戲骨”,他還差點火候。 2.倪大紅 如果說《都挺好》把倪大紅推上神壇,那把他從神壇推落的就是《狂飆》。 倪大紅85出道,演了快40年的戲,經驗豐富。 都說紅不紅靠命,在他都已經對走紅不抱期望的時候,一部《都挺好》讓他一夜間成了火遍全網的表情包。 ”蘇大強“這個角色讓倪大紅徹底火了,從此之後,找他演戲的人也多了。 現在的觀眾也不像以前那麼好糊弄了,你演得不行觀眾是能看出來的。 《狂飆》裡倪大紅扮演的“泰叔”就被大家吐槽了,泰叔這個角色是大佬級人物,應該有很多小細節。 但是倪大紅演得似乎有點故作深沉,每次一說話就是低頭然後抬眼,悠然閒適的樣子,感覺像個世外高人。 他也許是想表現出這個大佬的淡定,但是這樣處理真的很單調,沒有一絲情緒起伏。 而且後期高啟強佔了他的公司,他被直接“架空”,這樣的大事他仍然可以淡定地品茶,彷彿他真的已經開始享受退休生活了。 但是這麼一位有能力有手段的大佬會甘心被一個小伙子擺一道嗎?而且這個人還是自己的“乾兒子”。 他根本就沒有抓住這個角色的精髓,演得全是表面戲。 他這“擺爛式”演技也不是第一次看到了,在另一部劇《縱有疾風起》裡他也是這樣的。 本來一場戲要求演出溫馨的父子情,而他表情嚴肅,用微弱的氣息講著一些說教類型的雞湯,一點也不走心。 觀眾也是有審美的,能感受到演員對角色的用心程度。 3.王耀慶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王耀慶竟然也能擠進叔圈演技派了。 既然有人誇他的演技,咱們就來欣賞一下吧。 很多網友說王耀慶看上去就很貴氣,很適合演霸總,他自己也確實演了不少霸總和精英人士。 但這些角色總是千篇一律,梳著相似的大背頭,穿著黑色、藍色的西裝,硬凹造型。 王耀慶眼神比較陰狠,適合演反派,所以他演的霸總給人的感覺也是分分鐘就要搞垮對家的反派感。 最糟的是他演什麼都是一個表情,謀劃方案是這樣。 知道孩子生病時的表情是這樣。 跟手底下的人講工作還是這樣。 我說,這位大哥不會打算一個表情拍完一部戲吧? 當然不是,他還會發瘋來帶動情緒,咱就是說,這樣的演技還值得吹嗎? 結語: 一位優秀的演員必須演什麼像什麼。 無論是年輕的,還是年老的,都是這一個標準。 老演員更要學會突破自己,不能臉譜化,,這樣才能演出好的角色。 .

  • 嬌柔做作、表演僵硬,自身演技不行,被強捧成老戲骨

    嬌柔做作、表演僵硬,自身演技不行,被強捧成老戲骨

    娛樂圈的風向隨時都在變換,一會兒小鮮肉被大家追捧。沒過多久,大家又開始貶低小鮮肉,開始追捧一些年紀比較大的演員了。 只要是年紀大一點的演員,無論演得好不好,都被稱作“老戲骨”。 演技好的被叫“老戲骨”,受到大家的尊敬和喜愛當然沒什麼問題,但是那些“德不配位”的演技一般的老演員也配叫“老戲骨嗎? 1.於和偉 於和偉出演過很多經典角色,《曹操》裡的曹操,新版《三國》裡的劉備,《覺醒年代》的陳獨秀,一直是圈裡公認的好演員。 但是他最出圈的還得“蹦迪”名場面,“接著奏樂,接著舞”火遍全網,也讓於和偉嚐了一把大火的感覺。 很多人發現他這個寶藏大叔,開始考古他以前的劇。 客觀評價演得確實不錯,但是要說封神、神演技那確實還差一些。 他在新三國演的劉備,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但是和老版三國相比,就遜色很多了。 劉備本來是一個忍辱負重,心懷天下的人。但是他演得就很平庸,看不出哪裡有劉備的大氣,倒有點窩囊的感覺。 他的很多表演都流於表面,所以很多角色都像是在演自己,看多了就有點審美疲勞。 說是好演員可以,但是要說“老戲骨”,他還差點火候。 2.倪大紅 如果說《都挺好》把倪大紅推上神壇,那把他從神壇推落的就是《狂飆》。 倪大紅85出道,演了快40年的戲,經驗豐富。 都說紅不紅靠命,在他都已經對走紅不抱期望的時候,一部《都挺好》讓他一夜間成了火遍全網的表情包。 ”蘇大強“這個角色讓倪大紅徹底火了,從此之後,找他演戲的人也多了。 現在的觀眾也不像以前那麼好糊弄了,你演得不行觀眾是能看出來的。 《狂飆》裡倪大紅扮演的“泰叔”就被大家吐槽了,泰叔這個角色是大佬級人物,應該有很多小細節。 但是倪大紅演得似乎有點故作深沉,每次一說話就是低頭然後抬眼,悠然閒適的樣子,感覺像個世外高人。 他也許是想表現出這個大佬的淡定,但是這樣處理真的很單調,沒有一絲情緒起伏。 而且後期高啟強佔了他的公司,他被直接“架空”,這樣的大事他仍然可以淡定地品茶,彷彿他真的已經開始享受退休生活了。 但是這麼一位有能力有手段的大佬會甘心被一個小伙子擺一道嗎?而且這個人還是自己的“乾兒子”。 他根本就沒有抓住這個角色的精髓,演得全是表面戲。 他這“擺爛式”演技也不是第一次看到了,在另一部劇《縱有疾風起》裡他也是這樣的。 本來一場戲要求演出溫馨的父子情,而他表情嚴肅,用微弱的氣息講著一些說教類型的雞湯,一點也不走心。 觀眾也是有審美的,能感受到演員對角色的用心程度。 3.王耀慶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王耀慶竟然也能擠進叔圈演技派了。 既然有人誇他的演技,咱們就來欣賞一下吧。 很多網友說王耀慶看上去就很貴氣,很適合演霸總,他自己也確實演了不少霸總和精英人士。 但這些角色總是千篇一律,梳著相似的大背頭,穿著黑色、藍色的西裝,硬凹造型。 王耀慶眼神比較陰狠,適合演反派,所以他演的霸總給人的感覺也是分分鐘就要搞垮對家的反派感。 最糟的是他演什麼都是一個表情,謀劃方案是這樣。 知道孩子生病時的表情是這樣。 跟手底下的人講工作還是這樣。 我說,這位大哥不會打算一個表情拍完一部戲吧? 當然不是,他還會發瘋來帶動情緒,咱就是說,這樣的演技還值得吹嗎? 結語: 一位優秀的演員必須演什麼像什麼。 無論是年輕的,還是年老的,都是這一個標準。 老演員更要學會突破自己,不能臉譜化,,這樣才能演出好的角色。 .

  • 三國劇的神奇操作,你人氣高對吧,那就要黑你

    三國劇的神奇操作,你人氣高對吧,那就要黑你

    在影視劇裡面,製作方經常會有一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操作出現,這些操作不但讓很多觀眾感到不適,同時也影響著整部作品的質量,甚至更嚴重的還會給年齡較小的觀眾灌輸一些不好的東西。 這次要講的影視劇操作,倒沒那麼嚴重,但也夠“神奇”的,一部改編劇,卻是你原著裡哪個角色的人氣高,製作方就要在劇集裡抹黑他,相反你原著裡哪個角色是惡人乃至反派,製作方就要在劇集裡把他洗得白白淨淨的。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在古代的時候就有非常多的戲劇以及民間故事是講述這段歷史時期的人物的經歷。 其中,蜀漢的劉關張鐵三角,以及名相諸葛亮,自古以來人氣就非常的高,後來羅貫中寫出《三國演義》之後,小說裡形象幾乎完美的趙雲又成了大眾眼裡的熱門人物。 一般來說,人氣高而且在大眾眼裡印象基本固定的角色,製作方應該怎麼做?答案當然就是捧在掌心這才是正確的做法,也是最正常的做法。 典型的例子,比如《复聯3》,裡面將滅霸打醒的人物是星爵,而不是鋼鐵俠,為什麼?當然是因為鋼鐵俠人氣高,這種“臟活”不能讓他來幹。 然而,2010年的《新三國》卻反其道而行之,這部劇集里人氣高的蜀漢角色,基本都被黑了個遍。 首先是劉關張三兄弟。 大哥劉備,大眾印象裡是一個仁君,當然也有他是偽君子的說法。 二哥關羽,武藝超群,講義氣,忠字當頭,缺點是過於高傲,除了自家兄弟等寥寥幾個人以外,誰都看不起。 三弟張飛,特點是一個“猛”字,豪氣乾雲,對待佩服的人就佩服一輩子,對待討厭的人就是見面要打個三百回合。 可以說,這三兄弟的形像一直都是非常立體的,既不是完美無瑕的聖人,卻各有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魅力。 《新三國》對他們的改編是什麼樣的呢? 大哥劉備,一直板著一張臉,給人的感覺就不像是什麼仁君而是陰沉沉的,有權勢的時候相當囂張,到最後託孤的時候還要劉禪防著諸葛亮。 這就很有意思了,因為原作的劉備,不管覺得他是真仁君還是偽君子,首先他做的那些事都是確定的好事。 好比一個人扶老奶奶過馬路,你可以說他是做好事,也可以認為他是想藉機去偷老奶奶的錢包,但你無法改變的是,他的確扶了老奶奶過馬路這個事實。 《新三國》的做法,就相當於在這個人扶完老奶奶過馬路以後,特地加了一段他隨地吐痰,一腳踢翻垃圾桶的情節。 這麼一來,就不存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情況,明確地告訴觀眾,他劉備就是黑的。 關二爺,除了武藝高強以外一無是處,竟然懷疑忠心耿耿的諸葛亮要自立,一直給劉備進讒言,還說什麼諸葛亮號稱“臥龍”,未出山就敢自稱為龍,明顯有不臣之心。 往背後打小報告這種事,會是關雲長做得出來的嗎?你可以說他很高傲這點很討厭,但進讒言這種只有奸臣才做得出來的事情,也給套到二爺的頭上。 原本其實要黑關羽很容易,他那看不起人的性格很容易引起觀眾的不適,然而強行讓他變成奸臣,這可以說是黑都不按照基本法來,忠臣變奸臣,實在是看不下去。 張三爺,整部劇裡吵吵鬧鬧的,在諸侯會盟這種正式場面大呼小叫要大哥當盟主,整部劇裡不遇到不爽的事情就不分場合揚言要捅對方一百個透明窟窿,偏偏自己又實力不濟,比如虎牢關里被呂布打下馬,不是關羽出手就被殺死。 進讒言的次數比關二爺還多,看到龐統有才華但不願意留下的時候建議劉備直接宰了他以絕後患,多次當面頂撞諸葛亮,翻桌子,誣賴他要自立。 這劉關張三兄弟可以說是一個比一個慘,本來在小說裡面屬於很立體的人物,有優點也有缺點,在影視劇裡要么缺點被放大要么硬生生加進一堆惹人厭的行為。 顯然,製作方並不懂得一個角色最重要的是留白,特別是對於高人氣的角色,即使你不喜歡他,不願意捧他,但最起碼不能黑得那麼明顯。 除了劉關張三兄弟以外,《新三國》還有其他很多人氣不高的人物也是“黑白反轉”。 比如田豐原作裡一個忠直之士,號稱河北首席謀士,只是因為性格剛直所以最後被袁紹處死,另一個謀士許攸雖然有些才智,但卻是個品行不端的二五仔。 影視劇裡卻把原作田豐的高明策略比如迎天子給安到了許攸頭上,田豐反而成了個專門出餿主意的無能之輩,最後在大牢裡還寫信誣陷許攸將他逼反。 許攸則成了明知道主公袁紹昏庸,卻不離不棄的忠義之人,只是最後被奸臣逼得不得不投靠曹操。 也好在這田豐人氣不高,倘若是比如岳飛被改成了一個奸臣,估計就會引起很大的反響了。 當然,除了《新三國》以外,還有另外一部劇更加誇張,就是《軍師聯盟》。 《軍師聯盟》這部劇,跟上面說到的田豐許攸其實是一個樣板,就是忠奸顛倒,只不過兩位主角換成了司馬懿跟諸葛亮。 司馬懿這個人,沒有人可以否認他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但同樣的,也沒有人可以否認他是一個很有野心的政客。 曹操在世的時候唯唯諾諾,曹丕在世的時候給他委以重任,曹叡臨終前給他託孤,希望他能扶持幼帝曹芳。 結果他是怎麼做的? 直接奪了人家基業,而且所使的手段極其不光彩,簡單地說就是向當時朝中有權勢的大臣保證只是為了拿到權力,絕對不會對曹家人動手腳。 大臣們都信了,結果他當權以後,第一個就把已經無反擊之能的曹爽直接滅門,後來他兒子司馬師又廢了曹芳,另一個兒子司馬昭還指使手下當街捅死皇帝,孫子司馬炎直接篡位。 雖然人家曹丕也是篡位,然而魏國的地盤都是曹操自己打下來的,司馬懿這奪人基業的行為,顯然一點都不光彩,更不用說他後代建立的晉朝是歷史上一個非常黑暗的朝代。 換言之,司馬懿是一個典型的有才無德的人。 至於《軍師聯盟》則是經典的傑克/瑪麗蘇劇情,簡單地說就是主角本來是一朵白蓮花,既有能力又忠心耿耿,然而卻被無良的上司/主公一直逼迫,懷疑有二心,各種針對,最後被逼得爆發,直接把他們全部幹掉自己當主人。 最要命的是,大概製作方是為了做一個對比,因此把司馬懿的對手諸葛亮“改黑”了,首先把他死了以後幾十年才出現的蜀國“民有菜色”強行安到了他的頭上,還讓他帶兵上殿逼迫劉禪。 這就是上面說到的《新三國》對付劉備的手段,強行加一些劇情來讓觀眾把人物往黑得方面去想。 其實,鑑於名著極高的人氣與流量,在網絡時代剛興起的時候,有很多人為了搏眼球,就有著各種陰謀論,推翻傳統印象的文章出現。 比如西遊記就是,豬八戒其實比孫悟空厲害,被佛祖打死的是孫悟空,留下的是六耳獼猴;水滸則是潘金蓮忠貞無雙,武大郎死有餘辜;三國則是蜀漢都是偽君子,什麼關羽諸葛亮歷史上全都是匹夫庸才等等。 顯然這些陰謀論或多或少都影響到了一些影視劇的製作方。 但還是那句話,對待高人氣角色,尤其是千百年來老百姓們傳統印象的正面人物,你可以對他的行為有所質疑,有自己的看法,但要是為了自己的想法或者為了博噱頭而強行憑空捏造一些無中生有的事情去抹黑,那就免不得會被人批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