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龍和楚雲飛是對手也是朋友,難免有人會將兩人進行比較。在劇中兩人都是從團長開始的,那個時候的晉綏軍也是地方武裝,不算是校長的嫡係部隊,畢竟校長還是更加傾向於中央軍,楚雲飛是一位上校團長,手上有一個加強團,五千多人,其中還有一個砲營,如此來看在晉綏軍裡也絕對是受重視的。
而李雲龍開始的時候是新一團的團長,並且從後面丁偉說一天突破三條包圍圈,趙剛在學習的時候就听說過這支部隊,可以看出這也確實絕對算是八路軍的王牌主力。而這時晉綏軍358團和新一團的整體實力進行比較,晉綏軍的武器裝備應該是強過新一團的,畢竟有一個砲營,但是加上指揮官,也許這時楚雲飛不是李雲龍的對手,從李雲龍知道不和坂田聯隊硬碰硬,奇襲指揮部可以看出。
後來李雲龍被貶到被服廠做廠長,獨立團被山本特工隊擊敗,彭老總想到李雲龍,後來李雲龍接手獨立團,並將獨立團發展成八個營,這個時候李雲龍完全拉開晉綏軍358團。解放戰爭開始,二人有過兩次對決,一次是李雲龍帶著突擊隊想要奇襲楚雲飛指揮所,但是很遺憾失敗了。
而第二次就是趙莊的戰鬥,這是二人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正面交鋒,李雲龍的二師和楚雲飛的八十九師,很明顯李雲龍是失敗了,粟裕大將用五噸彈藥換下了他,並且從李雲龍的部下訴苦不要再繼續堅守了,也可以看出楚雲飛的部隊確實厲害。李雲龍表示楚雲飛是黃埔五期的,之後又進入陸大將軍班,統領著美械王牌師,除了校長誰也不放在眼裡,那麼這兩人在各自系統誰更加嫡系?
首先楚雲飛確實足夠厲害,黃埔軍校出身就注定他不會平凡。一所黃埔校,半部民國史,黃埔軍校對於抗戰的意義是重大的,培養了近代很多傑出的將領,比如李雲龍的頂頭上司陳賡大將就是黃埔軍校出身,而且後來又創辦了哈軍工,成為第一任校長,可以看出軍校對於他的影響是巨大的。要知道黃埔軍校出身就算是校長的嫡係了。
並且楚雲飛離開大陸時,他的下屬表示校長又開始催了,給他準備了飛機,要知道當時國民黨有很多人沒有這樣的特權,很多人被滯留,只有嫡系才會被帶走,甚至好多去往東南亞。還有楚雲飛身受重傷,校長親自下令用飛機將其接到最好的醫院治療,下屬也在感慨還是咱們的老校長心疼自己。而李雲龍這邊是段鵬帶著手下護送,找的雖然也是非常厲害的日本醫生,但是好像有些倉促。
而李雲龍的背景就複雜多了,這其實也是他最終結局的一個原因,畢竟跟誰都認識本身就有不確定因素,在特殊時期李雲龍的很多上司過得併不容易,那麼這些多多少少會影響到他。李雲龍出身紅四方面軍,其實算是徐帥的手下,張國燾另立中央的時候,李雲龍其實又成為林帥的手下,抗日戰爭爆發,李雲龍的獨立團和新一團都是129師386旅,其實是彭老總和陳賡大將的部下。
解放戰爭的時候從中野到華野,成為了粟裕的部下,這其實也就和陳帥也有關係,在軍事學院學習,上課時說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時候我也在,並且叫學院的院長為老師長,這其實就表明自己跟隨過劉帥,如此來看李雲龍光十大元帥粗略就跟隨過五位,十大將軍兩位是他的直屬領導,要知道這其實已經非常多了,畢竟十大元帥有搞政工的,不擅長軍事作戰,有的身份特殊沒有機會。
所以在淮海戰役受傷一號二號三號首長都去醫院看望,連護士都表示他的身份特殊,而且在軍事學院學習,他能夠調動全班的氛圍,畢竟這些將軍中很多都是戰友,雖然我們確實強調沒有山頭主義,但是我們必須要承認的一個事實,我們為何能取得最終的勝利?那是因為統一戰線,是因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其實我們的軍隊是從五湖四海聚集而來,後面的三灣改編,重視紀律,再後面的授銜儀式兼顧平衡原則。
在原著中電話那頭的首長詢問馬天生,他是哪個山頭的,誰的人?馬天生仔細研究竟發現李雲龍身份十分特殊,並沒有嚴格意義屬於哪個山頭,五個元帥都是他的上司,第一野戰軍和他也有淵源,因為在解放戰爭時參加了保衛延安,一野的一個主力團前身竟然是獨立團的一個營。
其實從這一層面來說李雲龍算嫡係嗎,既算也不算。算,是因為李雲龍身份特殊,畢竟五位元帥都曾是他的上司,並且一直受重視,當成主力來使用,幾乎他的關係網是龐大的,但是他也不算,他沒有固定的上司。要知道李雲龍最終飲彈自殺,沒有一個人說情,只有他忠心耿耿的手下段鵬來劫獄,最終的孩子還是他的老戰友孔捷保住了,這其中值得深思。
再者從另一方面,馬天生敢動李雲龍,為何?按理說李雲龍有如此龐大的關係,即便曾經犯過很多的錯誤,即便在那次沖突事件中造成人員傷亡,但是馬天生甚至不懼怕這些。而且原著中李雲龍曾經給過一位首長打電話得到准許,但事後李雲龍表示對方不敢承認了。所以其實李雲龍的結局是必然的,他的背景如此復雜也許並不是好事,尤其是遇到危機的時候。
還有就是軍銜問題,李雲龍最終是少將,當然按照他的原型王近山將軍則是中將,楚雲飛其實很早就是中將軍長了,也可以看出楚雲飛明顯在自己的系統裡更受重視。其實二人在自己二人在自己的系統誰更加嫡系,其實都算是嫡系,但是楚雲飛更加根紅苗正一些,李雲龍跟過五位元帥,他算是,又不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