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抗戰劇的天花板,《我的團長我的團》名氣為何輸給《亮劍》?


國產抗戰劇中,我只知道《亮劍》,不知還有《我的團長我的團》

這是曾經很多觀眾對抗戰影視劇的真實寫照,作為內地僅有的兩部代表性戰爭電視劇,多少年來,《亮劍》無論在名氣、影響力甚至商業價值上,都遠超同題材的《我的團長我的團》,但只要是看過後者的網友,都能從內心裡深深感覺到,《團長》的立意比起《亮劍》高了太多

一部是講軍人精神、傳奇將領的電視劇,另一部是立意深遠、有哲學意味的戰爭劇,兩者相比較,或許《團長》的藝術成就更高,但在觀眾眼裡,終歸是“陽春白雪、曲高和寡”,不如李雲龍這種下里巴人,動不動拿鬼子解恨的電視劇來的快意恩仇

《團長》拼不過《亮劍》,或許是一個悲哀,但卻是現實

一、《我的團長我的團》內核其實是對戰爭的思考

與《亮劍》的快意恩仇不同,《團長》從一開始就主張反戰思想,不論從龍文章還是電視劇裡的群演、平民,所有的主角幾乎都穿的破破爛爛,陰霾的天空、殘酷的戰場,還有那些穿著整齊服裝、騎著高頭大馬的軍官,《團長》想表現的主體,是反對戰爭

就像龍文章在劇中的一句台詞:戰爭摧毀了一切,只留下勝利者的輝煌

延伸閱讀  《沙丘2》開機了!劇組將奔赴意大利及匈牙利取景

二、《團長》和《亮劍》不同的旋律

很大程度上,《亮劍》的成功得益於主角李雲龍被成功刻畫,無論小說還是影視劇中,李雲龍都是一個敢於“亮劍”,有仇必報的人,這就讓很多觀眾得到了快速反饋,和尚被殺、李雲龍剿滅黑雲寨,秀芹被搶,就砲擊平安縣,《亮劍》的主旋律是有仇必報

《團長》則不同,整部劇的旋律十分壓抑,主角們一直在隱忍、積蓄力量,等待反撲,甚至即便在大決戰中,炮灰團的成員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這是戰爭的殘酷,卻也是觀眾們不願意看到的

三、主體人物的不同

從客觀上說,《亮劍》的主角只有李雲龍一個,雖然作為配角的丁偉、趙剛、孔捷也塑造的十分生動,但總體的故事線,還是以李雲龍為主,這也是目前電視劇拍攝的主流,觀眾不會輕易分散視線

可《團長》不同,整部電視劇真正的主角,是炮灰團,不止是龍文章,還有孟煩了、不辣、迷龍等一眾小角色,這些群體人物的刻畫同樣非常成功,但對觀眾來說,沒有主體的人物,就太亂了,看不下去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亮劍》與《團長》氣氛節奏的不同,對大部分人來說,看電視劇主要的原因是為了消遣,所以即便是打發時間,大家也會更傾向《亮劍》,而不是氣氛壓抑的《團長》

延伸閱讀  他們竟是父子關係,父親是金庸劇專業戶,兒子是80年代第一童星

不知在座各位對這件事怎麼看呢?

.


Posted

in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