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加里寧格勒以東120公里,與立陶宛接壤的尼曼鎮,有一座普魯士時代的拉格尼特古城堡。城堡歷史悠久,至今近700年,很多遊人慕名前來游覽。
20世紀初拉格尼特古城堡
現在(2022年)的城堡遺址
13世紀時,拉格尼特城堡所在地區是普魯士條頓騎士團領土,後來歸於普魯士公國的東普魯士。 13世紀中葉,普魯士在這裡修建了木製營壘。 1277年,條頓軍團在迪特里希·馮·利德勞的指揮下,經過一場血戰又佔領了營壘。
條頓軍團的騎士
1289年,條頓騎士團梅內克兄弟在焚毀的營壘遺址上建立堡壘,稱為Landehut(“土地之冠”),條頓騎士團將城堡作為在普魯士蘭德邁斯特北部的主要前哨和行政中心。 1326 年,城堡就恢復了歷史名稱“拉格尼特城堡”。
[1945年的城堡
後面,城堡又歷經多次戰火。巴赫金在他的書中寫道:“1403 年,來自但澤、埃爾賓、勃蘭登堡、格勞登茨、索恩、庫爾姆、馬林堡、巴爾加甚至波美拉尼亞的建築大師在這里工作。”
修建古城的磚廠遺址
1409年,城堡重建。來自普魯士森林豐富的東部地區的樹木,來自柯尼斯堡的木板,來自但澤(今格但斯克)的石灰,磚塊都是當場製作的。總共約有1200名工人參與了這項工作。
立陶宛人進攻拉格尼特城堡
1356年,城堡在立陶宛人的突襲中再次遭到嚴重破壞,1365年被燒毀。 1397年,城堡用磚石進行重建,至1409年完全建成,為近似正方形(59*58米)的外圍,城牆厚達3米,外圍有護城河。城堡城內庭院寬闊(31*31米),主樓有4層,裡面有11個豪華的大廳和數百個房間、辦公室和雜物間,城堡地下有復雜地下通道和地牢,城堡裝飾有鏤空大門和大型窗戶,是一座非常精緻的哥特式城堡。其中,城堡的鐘樓高達25米。
1800年,決定將城堡用作監獄,一樓被“重新粉刷”。拿破崙戰爭後,在拉格尼塔關了一段時間的戰俘。 1825年,成為東普魯士監獄。 1828年的另一場大火之後,城堡幾乎被完全摧毀。幾個月後,德國工匠開始修復工作。花了整整12年,城堡才完全恢復了歷史建築的原始外觀。 1839年以來,堡壘設有城市和地區法院,1849年設置軍事法庭。歷史不斷的變遷,城堡以後又多次發生戰亂和火災,但是基本完整保存下來。
20世紀初的古城堡照片
1915年的城堡
1939年的城堡
[1945年的城堡
[1945年4月,城堡被蘇聯軍隊佔領。城堡寬闊的大院是當地居民的集市,眾多的房間是居民和商人的倉庫。城堡雖然有些破舊,但是依舊格局完整,氣勢恢弘。哪怕附近河上的德國人修建的橋樑被摧毀,城堡依然如故。人們往來穿梭其中,與這座古建築共同感受歲月的滄桑。
尼曼河上德國人建造的橋,在二戰中也被炸毀
1964年的城堡
古城堡的災難來自於蘇聯的“藝術家”。 1976年,導演阿列克謝·日耳曼(Алексея Германа,1938年7月20日-2013年2月21日)根據康斯坦丁·西蒙諾夫的小說拍攝電影《二十日無戰事》(Двадцать дней без войны)。他發現拉格尼特城堡與劇中的烏茲別克風光非常類似,於是將城堡選作拍攝地。
[1945年的城堡和2022年的城堡對比
根據劇情,此處應該有一場戰爭,攝製組在城堡設計了一系列爆炸,用炸藥炸毀長30米,高10米,厚達2米的一段牆體,但同時城堡的屋頂和天花板也受到波及,部分坍塌。美麗的拉格尼特城堡,僅僅為了一部電影中的9秒的情節,就這樣變成了廢墟!
電影《二十日無戰事》
電影中城堡被炸毀的畫面
電影背景的廢墟,即是摧毀的城堡
導演阿列克謝·日耳曼和劇組
1977年,風景如畫的廢墟上再次拍攝了戰爭電影《士兵與大象》(Солдат и Слон,導演Dmitry Kesayants,由Frunzik Mkrtchyan主演),又炸毀了部分牆體。經過這次拍攝,大教堂和城堡大部倒塌。
拍攝電影《士兵與大象》
1992年,重建鐘樓,但是城堡已視同廢墟。
現在還能看到1992年重修鐘樓的痕跡
1995年,城堡再次被用作拍攝電影《我是俄羅斯士兵》(導演安德烈·馬柳科夫),又炸毀了部分殘餘牆體。在多場戰爭中倖存的拉格尼特城堡,最終被毀於一旦。
電影《我是俄羅斯士兵》
現在,格尼特城堡成了當地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 2002年,設立了保護建築紀念碑。 2007年,拉格尼特城堡遺址被列為具有區域重要性的文化遺產。 2010年,商人伊万·阿爾秋克(Ivan Artyukh)租用了這座古老的堡壘,建成了露天城堡博物館。 2019年底,對城堡部分瀕臨坍塌的牆體進行了修復。經歷數百年風雨的格尼特城堡最終消停了下來。
1992年重建的鐘樓
不過,機會每個來到此處的遊客,及感受到歐洲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傑出的建築藝術,但也在聆聽古城歷史中,對不負責任的摧毀具有歷史和建築意義的行為感到萬般無奈和惋惜。 (陝西西安張岳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