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上映3天票房僅3376元,網友:別再消費《西遊記》了


最近,有部電影丟了好大一個臉,那就是《悟空》,上映第一天,僅僅“貢獻”了176元的票房。

從2月24日上映,上映3天了,累計票房不過3376元,不談贏多少,就這票房,距離3000萬的投資,也是杯水車薪啊。

票房差到不忍直視是一方面,口碑也是爛穿地心,翻看某平台的觀影評價,幾乎是清一色的差評,總結為一句話就是:爛到一無是處。

這部片子的“爛”要歸為以下幾個原因:第一是沒營銷,要不是爛出圈了,小8都還不知道有這作品,相信很多網友更是聽都沒有聽過,偏偏它還不是什麼網絡大電影,是個上了院線的電影。

第二是演員不出名,雖然有經典版的演員出來打了個醬油,但主演卻扛不起大旗,女主是該片的出品人,不用細品了,男主則是開心麻花的王寧,幾乎和“爛片專業戶”掛鉤,看陣容就毫無吸引力。

然而沒營銷、沒好演員還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在劇情,回看這些年以《西遊記》的故事為背景的影視劇,幾乎爛大街了。

而吳承恩創作的《西遊記》,正在成為國內影視劇偷懶的“遮羞布”。

一、《西遊記》衍生作品成“香餑餑”,資方逮著一個羊毛薅

作為國人耳熟能詳的經典,《西遊記》的受眾相當廣泛,上至80歲的老人,下至3歲的兒童,都對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故事滾瓜爛熟。

受眾有保障、故事接受度高,這也讓《西遊記》成了一個大IP,翻拍並不少見,而且還很容易出精品爆款。

從大家熟悉的86版《西遊記》說起,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至今是觀眾心中最接近原著的形象,而這版《西遊記》也是無數人心中的經典,很接近原著。

六小齡童因為這個角色,吃了一輩子的紅利;遲重瑞、徐少華等扮演過唐僧的演員,也至今“束縛”在這個角色裡。

香港也有TVB版《西遊記》,同樣很經典,是當年的熱劇。相較於內地版本,港版魔改了不少地方,卻也讓唐僧師徒變得更加有血有肉了,師徒間感情的磨合更加自然,通臂猿猴的部分令人拍案叫絕。

唐僧不再是一個不近人情的“聖人”,孫悟空也脫離了獸性,有了更多人的情感和困惑,內地版和TVB版詮釋了兩種不同的《西遊記》內核。

延伸閱讀  上映12年,《歲月神偷》得獎無數,一部會讓你的淚腺超負荷工作的電影

但有一點他們很相同,那就是都爆了。

張衛健還因為這版的孫悟空大火,不過也因此和老東家鬧崩,後繼由陳浩民出演,但影響大不如前。

此後還有一部《西遊記後傳》為人們津津樂道,這部作品講的是唐僧師徒取經後的故事,算得上衍生作品。

在播出初期飽受爭議,顛覆了以往唐僧師徒的形象,也不再將故事重點放在“探險”,在這部劇裡,唐僧不再絮叨,成了“武僧”,孫悟空一改毛躁,變得睿智沉靜,佛祖轉世成了美男……

故事框架改的幾乎只保留了幾個角色名字,再加上特效辣眼,打戲鬼畜,這部劇開始只有2.9的評分,然而隨著23年過去,這部劇已然成為觀眾心中的經典。

當然了,除了它們,《西遊記》系列還有很多優秀的作品面世,周星馳就熱衷於挖掘西遊題材,什麼《大話西遊》(劉震偉導演)、《西遊降魔篇》、《西遊伏妖篇》等等,當然,口碑一部比一部差,票房成績卻相當喜人。

此外還有2015年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成了國漫電影史上的現象級作品……可以說,只要貼上西遊記的名頭,爆款的概率就要大很多。

縱觀這些出彩的作品,雖然他們都是參考了《西遊記》的人物設定和大致故事方向,卻在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之上,傳達出了新意,算得上是“舊瓶裝新酒”,也讓很多觀眾驚喜不已,他們是有創新的。

《西遊記》成了一個香餑餑,它們的火爆,也讓不少人瞅准了商機。

然而,還有很多影視作品,只搞了個《西遊記》的殼,要么故事老套得毫無新意,要么就是一通亂改,毫無章法邏輯。

二、情節魔改、人設混亂,《西遊記》徹底淪為又臭又長的“裹腳布”有天然的流量和故事框架背書,這也讓投資方相當看好這一IP,而造成的後果,則是《西遊記》這個IP被用爛了,好作品鮮有,爛作品倒是一抖一大堆。

一看到《西遊記》系列,幾乎就是“爛片預定”了,回看《西遊記》相關作品,從1926年第一部關於《西遊記》的作品播出以來,至今已有超過上百部的《西遊記》衍生作品。

(現存最早的《西遊記》電影)

尤其是在《大聖歸來》爆火後,短短5年間,關於《西遊記》題材影視劇的立項,就多達24項,尤其是網絡大電影,這類題材幾乎“氾濫成災”,主角團講膩了,甚至連《西遊記》的配角人物,也有了專門的電影。

延伸閱讀  7部好萊塢新片引進!神秘海域新蝙蝠俠3月上映,有4部檔期未定

(講女兒國的)

(講紅孩兒的)

劇情經不起推敲不說,演員陣容也相當辣眼,什麼蛇精臉、路人臉都跑進來“分一杯羹”。

陳浩民多次一臉毛的出現,頂著一張腫臉,一臉疲態的扮演著被“五斗米折腰”的齊天大聖孫悟空。

不管這猴子是有毛的,還是沒毛的,都改變不了故事爛和演員腫的事實。

哪怕有曾經經典版本的角色情懷拉分,有多少無濟於事。

這幾年樊少皇也穿梭在網大里面,扮演桀驁不馴的猴子,矯揉造作的模樣也被網友痛批用力過猛。

(這年頭,孫悟空都沒多少猴樣兒,隨便一個演員都能演“猴哥”)

這些網絡大電影,往往不到一個月就能拍攝完成一部作品,成了流水線上的工業產品,拼拼湊湊就是一部作品,質量可想而知。

不僅國內對於《西遊記》的創作很多,很多國家都對《西遊記》有過二次創作,比如日本的山本嘉次郎就多次拍攝《孫悟空》相關電影,可追溯到上個世紀50年代。

火爆的《七龍珠》早期也和《西遊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不僅主人公在名字上是“悟空”,在初稿中也很明顯得看出對《西遊記》的借鑒,也和《西遊記》本身的內核相去甚遠,嚴格來說只是藉了個殼子而已。

歐美國家也經常把目光投向《西遊記》,然而因為文化隔閡的原因,效果經常慘不忍睹。在2008年一部《功夫之王》,李連杰在裡面飾演“孫悟空”,還有成龍、劉亦菲等人加盟,卻連及格線都沒有上。

2022年下半年,美劇《美生中國人》放出特輯,吳彥祖在裡面飾演“孫悟空”,楊紫瓊飾演“觀世音”,此外還有牛魔王和各路妖怪,搭配現代的背景,不出意外又是一堆元素大亂炖。

其實除了“西遊宇宙”被用爛了外,還有以哪吒、楊戩、姜子牙等人物為主人公的“封神宇宙”,也遭遇了相似的困境。

延伸閱讀  強推6部古希臘神話大片,每部都是史詩級經典了

自從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後,關於“封神宇宙”的系列就如同雨後春筍,然而後續的故事都逃不開爛俗的劇情,讓人失望不已。

其實不管是“西遊”還是“封神”,打動人心的,永遠是精彩的故事,僅僅想靠著IP賺大錢、走捷徑也只是鏡花水月罷了。

.


Posted

in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