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萬人想看,我斷言:國慶檔這個“文版《戰狼》”將火遍全國


冷,我說的是大盤,不是天氣。

剛剛過去的中秋檔,上線7部電影,但票房超過一億僅有一部《哥,你好》,3天大盤累計票房僅有3.7億。

熱鬧,轉瞬即逝。

電影又沒人看了?

別急,下一個觀影高峰,我賭是他——

《萬里歸途》

H ome C oming

押寶它,有兩個原因。

第一很簡單。

國慶,中國觀眾觀影情緒最高亢的檔期,拿最近兩年的票房數據來看——

2020年國慶檔開場單日7.4億,3天累計超20億票房,7天超37億。

2021年國慶檔開場單日6.3億,3天累計超19億票房,7天超43億。

從2019年那部《我和我的祖國》開始,國慶檔儼然成了第二個春節檔,更是各方巨頭影業的兵家必爭之地。

動輒40億的票房基本盤,超1億的觀影人次,在銀幕上與祖國共振,是獨屬影迷的浪漫情懷。

第二很關鍵。

縱觀整個票房排行榜,位列前茅的《戰狼2》、《紅海行動》,他們有什麼共同點?

主旋律?槍戰動作?

更關鍵的是主題:

撤僑

不同於《壯志凌雲2》中“我覺得你有威脅就要拔掉你”的西式霸權主義,“回家”最能表現中國人止戈為武的民族情節。

比起騷擾威懾他人,無論多混亂、多可怕的環境中我們依然能安全回家,這才是一個國家給予人民的安全感,更能彰顯大國之實力,之氣魄。

某音上有一個採訪視頻。

俄烏交戰,一名台灣省人身處烏克蘭如履薄冰,但當他得知拿出台胞證就能無縫對接中國大使館撤僑時,心中感慨無以言表:

“這就讓我感覺到,『即使你不聽話,但也是我的孩子啊….』,台灣同胞們你真的是要永遠愛自己的母親!”

《萬里歸途》,就是這樣一部關於撤僑的電影。

但這一次沒有短兵相接,也沒有軍事介入,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完整講述了一個由外交官保護125名中國人穿越戰區,擁抱祖國的故事。

延伸閱讀  TVB頒獎禮星光黯淡老戲骨苦撐門面爭論:港劇是否衰落?

沒有戰狼,沒有蛟龍突擊隊,甚至沒有一槍一彈,外交官該何去何從?

這便是《萬里歸途》的特殊之處,他克制又殘忍地揭開了每一次撤僑的真實面——

奇蹟背後,是無數個生死遊戲的僥倖。

“文版《戰狼》”

“宗先生,來玩個遊戲,很簡單,我們各自對著自己的頭開一槍,無論是死是活我都放他們走。”

叛軍首領握著一把手槍,銀色漆面在燈光下亮的耀眼,他用手輕輕一轉,槍口對準了外交官宗大偉。

宗大偉被突如其來的生命抉擇嚇到失神,險些摔倒,他望著首領默不作聲,但想起身後一百名同胞危在旦夕,鼓足勇氣伸向了那把手槍….

“真要遇到危險,第一條,先把臉護住了。”

2015年,怒米亞共和國發生戰亂,叛軍燒殺搶掠,視人命如草芥,整個社會一夜之間退化到原始時代,子彈橫飛,炮火連天。

中國外交部保護中心秘書宗大偉(張譯飾)、章寧(張子賢飾)、政務參贊嚴行舟(成泰燊飾)和新人成朗(王俊凱飾)組成小分隊,專注怒米亞撤僑任務。

任務完成,還沒來得額手相慶,意外接踵而至——

某公司總經理白嫿(殷桃飾)正帶著百餘名同胞前往邊境,生死未卜。

責任在前,宗大偉義無反顧,帶著成朗獨闖龍潭,橫穿戰區尋找受困同胞,但同時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國家武力不能介入戰區,而距離最近的撤離點還在100公里開外….

上山容易下山難,兩個人找一百人好找,但兩個人想帶一百人走,可就難了。

首先,要和政府溝通,但對方的回應聊以塞責,幾句簡單的答复就下逐客令。

“滾出去!”是宗大偉聽到最多的話。

還有,戰火紛飛受傷難免,但物資緊缺又無能為力,同時還有時間與路程的雙重壓迫,每耽誤一分鐘就會提高一分鐘的風險。

“人可以聽,傷病呢?”

更要命的,是滿腔怒火無差別屠虐的叛軍。

他們滿載火力招搖過市,隨著都可能出現在任何一個拐角,沒有道德沒有章法甚至沒有溝通能力。

一旦見到他們,生或死,就像擲出硬幣猜正反那般無常。

再強調一遍,這不是《戰狼》也不是《紅海行動》。

這在場地獄試煉中,外交官能做的是什麼?

只有一個血肉之軀和滿腔的責任。

“我現在就要把所有人帶出去,帶回國,這是我的責任!”

對於受困同胞而言,外交官就是祖國,就是神祇,就是黑暗侵襲前最後的一抹光亮。

但同時,他也是所有承受所有苦難的殉道者。

延伸閱讀  3天破3億,吳京郭帆不小心,又交出一部國產主旋律大片“天花板”

為了拍好《萬里歸途》,劇組搜讀了大量撤僑的報告文學,看了很多有關書籍,走訪無數位參與過撤僑的親歷者,並有亞非司專業背書,只為考證一份份真實的感受。

越了解就越害怕,導演在收集資料過程中心頭一緊:

“其實很多外交官在執行任務前,會擬一份遺書放在床頭櫃裡面。”

誇大其詞?

1999年5月8日,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次日外交官不畏炮火沖向前線。

而在枕畔,早就已經書寫好了一封遺書。

“我不辭職,是我總抱有希望。”

一點點希望,就是外交官踏入戰場的全部勇氣。

但奇蹟總會發生在這片華夏大地上。

2011年利比亞撤僑,就在美國還在權衡買賣是否虧本時,祖國動用182架次民航包機、5艘貨輪、4架軍機、20餘艘外籍郵輪,短短12天內幫助3.5萬國人脫困,包括2000餘名外籍人員。

2015年也門內戰,兩軍對壘橫行無忌,唯獨對中國國旗頗為忌憚。

美國一句“撤僑會引發不便”逃避責任,而祖國則派出軍艦就堂而皇之停在港口,舉著國旗的中國人一個個穿過戰場,10天內就把境內全部600餘人接回家。

再拿最近的俄烏戰爭舉例,俄羅斯的突然開戰讓所有人手足無措,但中國大使館很快積極響應,與烏克蘭政府溝通並深入戰區搜索受困國人。

10天內通過鐵路、公路的原始方式,楞是解救了6000名國人。

作為中國首部表現外交官撤僑的真實事件改編電影,《萬里歸途》將解密這三大奇蹟背後的艱辛,也揭開了外交官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為拍好這部電影,為不負外交官的威望,該片投資高達3.5億,耗費4個月時間搭建出一座有70多棟真實的建築,1:1還原了真實戰場,光美術組成員就有足足一千人。

戰場不是兒戲,模擬戰場同樣也不是。

而同時更讓人安心的是導演饒曉志和監製郭帆這對黃金搭檔。

2018年,毫無流量的《無名之輩》靠口碑出圈,一舉拿下7.94億票房,讓饒曉志聲名鵲起,而去年的《人潮洶湧》更是造就了逆風翻盤的奇蹟,又拿下7.62億票房。

劉德華評價饒曉志:

“他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導演,有不一樣的電影世界。”

另一位監製郭帆就無需贅言,一部《流浪地球》就足以彰顯地位。

其實更令人胃口大開的是,他們都是年輕人。

作為80後,他們擁有著更廣闊的接納能力和更新奇的視角、更風格化的表現力。

遠的就不談了,就拿最近的《人潮洶湧》舉例。

肖央上吊的那個鏡頭,傾斜的鏡框和極具反差的黑白佈光,一眼就能看見饒曉志舞台劇出身的紮實功底。

劉德華覺醒的鏡頭,主觀化的橙色強光+抽幀,立刻將角色的腦內風波直觀展現出來,不僅語言效率高,整體美學也輕盈簡潔。

延伸閱讀  演了幾年正劇一直是龍套,為了糊口去演喜劇,意外爆紅票房22億

不服眾,便是年輕人最珍貴的品質。

而這也是饒曉志、郭帆之所以能成為新時代導演領頭羊的原因。

回頭再看《萬里歸途》,主旋律題材+風格化+兩位領頭羊,這盤大菜能差了?

同時令人放心的還有演員陣容。

男女主是包攬了飛天、白玉蘭的《雞毛飛上天》兩個主角張譯、殷桃。

如今暌違7年在戰場相遇,鏡頭內外,二人實現了從家庭劇到工業電影的飛躍。

成泰燊,亦正亦邪的絕對實力派。

《四大名捕》威震八方的捕神是他,《喊.山》裡深明大義的老父親是他,《人世間》里道貌岸然的馮化成也是他。

張子賢,又是一個新生代實力派,這幾年儼然成了電影圈的香餑餑,什麼電影都有他。

《我不是藥神》的律師、《流浪地球》的黃國勝,《受益人》中令人恨到牙癢癢的騙子,莊諧並重,風頭正盛。

截止到發稿前,《萬里歸途》預告片播放量已經突破9.8億,物料播放量94.6萬,累計想看人數高達267200人,連續四天斬獲“想看人數榜”第一名。

通過年輕視角闡述一份沉甸甸的愛國情懷,再加上實力派助陣。

《萬里歸途》,這個國慶檔,我壓你贏!

——全文完。

.


Posted

in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