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吳君導演丨如何用中國式美學的舞台作品驚艷觀眾


題記:很早就听說有一位80後導演,入行很早、資歷老道。在他過往的舞台生涯中,統籌執導過數百場晚會,在中國的舞台藝術領域,留下了屬於他的標記,有一些他策劃、創意、執導的晚會,已經成為了行業標杆和典範,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藝術思想成就一場又一場成功的活動,還得回歸原點,讓我們一起走進吳君導演的舞台世界。

6月2日晚,由文化和旅遊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主辦,省文化和旅遊廳、宜昌市人民政府承辦的“2022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開幕式暨屈原故里端午祭——大型原創音舞詩畫「楚辭裡的中國」”,在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隆重舉行。

本次活動,通過音、舞、詩、畫,融合的藝術形式,尤其是在原創節目中運用了XR、無人機、煙花秀等技術手段,將原創與科技完美耦合,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聽盛宴,充分展示屈原故里源遠流長的傳統端午習俗和獨具魅力的巴楚文化內涵,讓求索精神創造人文價值。

而這背後,不得不聊一聊這台晚會的總導演——吳君。

與吳君聊了許多,談經歷,談發展,談自己的職業,談對藝術和未來的理想……聊著聊著,我萌生了一個念頭,如若把他的從業經歷串聯起來,還真是一部伴隨著中國文藝行業發展的成長史!

成為一名舞台的幕後工作者,對於吳君而言是偶然的。他沒想到在強手如雲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初出茅廬的他就被央視選中,前往中央電視台海南影視基地參與大型演出相關工作,必然的是他在校期間學的就是音樂教育專業,為他的以後的藝術道路打下來堅定的基本功。

萬事開頭難。初入央視基地,他只能從導演組基礎工作幹起。給導演們做助理,端茶倒水、忙裡忙外,硬是從“小白”開始,熟悉了整個晚會的製作流程。

2000年前後正處於電視文藝最為繁華的年代,各種文藝形式百花齊放、蓬勃發展,這個時期身在央視的他浸泡在文藝的長河中,耳聽目染前輩們的經驗和教誨,同時每年還能參與製作幾十期的文藝節目,工作強度可想而知。

我問吳君,不覺得累嗎?他淡淡一笑,說,現在回想,確實挺累,但作為一位藝術創作的參與者,那種與舞台同頻的獲得感、幸福感、由心而生。不同的晚會確實能給自己帶來了不同的舞台體驗,每次活動結束對於藝術的理解總是多了一點新的感悟。

經過數年積累,他從導演助理做到總導演。直到2009年離開央視的他成立了自己的導演工作室,這便是現在的——吳君導演藝術工作室。

多年來,他帶領的團隊做出了不少業內認可的活動:湯尤杯世界羽毛球公開賽開、閉幕式,郎朗鋼琴國際音樂會,國家稅務總局“中國好稅官”,中國農民豐收節,多屆世界旅遊小姐全球總決賽頒獎盛典等。

這些活動與其說是厚積薄發,不如說是一種藝術精神在舞台的延續,文藝晚會最注重的便是創新性,我們每場晚會都會想著如何去突破自我,做到創新,力爭做到“破和立”

一邊採訪,一邊我也在探尋吳君的藝術世界,似乎他所追求的是:不套路,有創意,尤其是這兩年,敢於做破冰者,在舞台上做到極致,甚至有一種對原創的執著與倔強!

不破而不立,立則要新穎!說的簡單做起來何其難,抄襲?固然簡單,但吳君表示,從業多年前輩們所教導的便是藝術創作,只有用原創的才有靈魂,才能有驚豔的效果。故而,你看到的他做的每場晚會,都有著閃光點,感動點、記憶點,都有著能夠讓人細細品味的地方。

活無大小,嚴謹對待,事無完美,不留遺憾。對待每場活動吳君導演都發揮他天馬行空的創造力,極其嚴苛的執行力去認真做好,他帶領著團隊也是用分秒的刻度自我要求,去把活動的每一個細節把控好,令人不禁感慨!確實,“認真的去對待每件事,當機會來臨的時候你必然把握住!”

延伸閱讀  《他是誰》和《歸路》各追2集,一個已棄劇,一個追上癮

如何做好一場晚會?

好題材對於一場晚會而言至關重要。如,之前做的《唯見長江》。

長江就是一個很好的題材,一部長江治水史,就是中華文化的發展史,從大禹治水到三峽工程。有太多故事可講,有太多藝術形式能夠表達,一眾之中,如何出彩就成為了繞不開的命題!

《唯見長江》

其次是多種藝術形式的結合,舞台文藝有著多樣的表演形式,雜技、歌舞、朗誦、器樂、非遺、書畫等等,如何將這些藝術形式有機的利用起來,在聲光電中脫穎而出,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了。

“我常常把導演比作是一位廚師,同樣的一道菜,大廚師做的就是好,那是因為他的調料的應用、食材的選擇比普通人要用心很多,想烹飪出一道精緻的菜餚就必須將這些都利用起來。”

如,今年的端午吳君做的《2022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開幕式暨屈原故里端午祭》,很少有人去思考“過了這麼多年端午,它有意義何在?中國歷史中帝王將相那麼多,為什麼傳統節日中單單紀念屈原?”吳君導演以此為思考點深挖屈原背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用現代舞台藝術結合科技元素去淬煉,形成具有東方韻味的舞台美學。當我看到這一台令人驚豔的晚會時,那種精神力量的傳遞和對藝術的思考,承載著一種穿越千載的文化,這種感悟所衍生出來的舞台表達,讓歲月活了起來,讓對屈原的仰望有了與時代的符號,令人動容!

“當你沉浸下來,去思考,就會覺得屈原太偉大了,他是中華詩祖。他所書寫的《天問》在兩千年前就敢於向天發問,他的求索精神與愛國的精神,都是如此的偉大。”

因此這場晚會當中有以歌舞、鼓樂、雜技、說唱、朗誦、等15表演形式豐富舞台的多樣化和立體空間,更有當下火熱的無人機矩陣編隊和XR虛擬技術。

XR技術呈現

這次的無人機矩陣編隊將舞台昇華到空中,天地為一體,形成三維立體空間舞台。

吳君對這些高科技的運用爐火純青、信手拈來,與原創節目相得益彰,彷彿一曲流動的樂章,亮點紛呈,在舞台上驚鴻亮相!

摒棄大量屏幕的應用,以舞檯燈箱幻化為三峽山水。利用現有舞台台階,將台階變為舞台。地屏與屈原祠鏈接,將色彩元素與實景建築融為一體,空間與時間、現實與虛擬、瞬間有了新的呈現方式。

除此之外,對於吳君而言,他所創造的晚會必須由強大的舞台文學去支撐。舞台文學必須靠舞台藝術去展現出來。 “文學之美,行雲流水”最好的文字要搭配最美的舞台,才能真正走入每一個人的心中,久久難忘。

延伸閱讀  《驚奇少女》第五集6個彩蛋整理

最後,呈現給觀眾的是表演,視覺、燈光、科技等等綜合呈現出的舞台美學。這樣才能展現更為深邃的文化景象,舞台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夠與觀眾產生共鳴,從而留下深刻的記憶。

如:《唯見長江》中的《天問》節目,要表現出屈原對上天的疑問,這個節目將雜技與舞蹈結合,舞蹈演員身著黑白服飾幻化成屈原的紙墨,在求索的思想裡律動,雜技演員化妝成屈原升空而起,在天地間書寫天問,這一問,越千載!現代的“天問一號”也同時出現在舞台上方,古今相承,形成與時代與時空對話的局勢。古與今,在這裡產生了藝術的共鳴!在這個節目當中,文學性、藝術性、美學性在舞台全面展示出來,讓觀眾記憶深刻。

疫情讓我們沉澱下來

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吳君影響很大,但他直言,這場疫情也給了他沉澱的時間。疫情前,項目多,大大小小的項目都會去做,這讓他無法集中精力去思考,而疫情后沒有瑣碎的事去干擾,能把精力放到創作上去,去思考屬於自己的藝術風格該怎麼走下去。

在採訪過程中,我不止一次拿起筆記錄吳君的話語,面對筆記,有幾句話讓我印象深刻:“藝術需要一顆能夠觀察和思考的心。舞台始終期待著新的精彩,觀眾終期待著新的作品,而我也始終期待著更大的突破”。

這兩年吳君一直在思考作為文藝導演,如何去突圍。

對於未來一定是留下好的作品

“導演的藝術生命就是作品,沒有好的藝術作品怎麼能稱之為導演二字”、對於吳君導演而言,不斷創新的藝術作品這也是他的追求。

“文藝導演很難有作品,未來在哪裡?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

快餐文化的工作方式讓文藝導演很難有自己的作品,吳君導演希望自己在發展當中繼續沉澱,有著屬於自己的舞颱風格,即“音舞詩畫”的藝術形式成為獨立創作的風格,才能夠有幾部屬於自己的代表作品。

部分代表作

大型音舞詩畫《楚辭裡的中國》

唯見長江——第十二屆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開幕式音舞詩畫主題晚會

詩歌裡的溧陽

與郎朗合作拍攝MV《我和我的祖國》

延伸閱讀  火爆的《獨行月球》,曖昧的海外IP

2020海峽兩岸(崑山)中秋燈會第二十五屆中國周莊國際旅遊節亮燈儀式

第七屆全國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開幕文藝演出

“時尚青島·點靚世界”2019世界旅遊小姐全球總決賽頒獎盛典

2018世界旅遊小姐全球總決賽暨頒獎盛典

.


Posted

in

by